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内外兼修”——英利的绝地反击
2013-07-11 16:32  · 来源:保定晚报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在行业内流传着一个定律:只要量产平均光电转换效率提高1个多百分点,产品的生产成本就能下降30%。在这场寒冬中,英利实现了这个定律,并将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了自己手中。这条定律,也恰恰说明了英利在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寒冬下所寻求的出路和方向。调整、培养销售市场的同时,内功的修炼才真正让这个光伏行业的巨头感到亢奋。

  英利三期厂区内的光伏展馆全部使用了熊猫牌高效太阳能电池板。

  国内巨型订单不断,或成为最大的新兴市场

  7月5日,一进入英利三期的厂区,一块醒目的牌子就矗立在眼前。“光伏产业‘国六条’出台”的消息被列在了首位。

  “现在我们的订单不少都是销往国内的,我们集团的网站都已经把与云南签订3吉瓦的合作项目放在了头条位置。光这一个项目,就相当于我们整个集团1年的产能了。”公共关系部刘重远说。

  在光伏产业中,一直流传着一个“三头在外”的说法,原材料、设备严重依赖国外进口,而产品销售市场集中在国外,这造成了我国光伏产业极易受国外政策的干扰且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情况。

  面对这个公认的事实,宣传部副经理王志新则表示,英利集团目前正在逐步摆脱这个束缚他们发展的“尴尬局面”。“除了云南省曲靖和红河的3吉瓦的项目外,我们集团还与广西百色签订了5吉瓦的光伏电站项目,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市场方向在逐步向国内转变。”

  对市场的调节,苗连生这样描述:“对于英利来说,我们制定了“334”的战略,即未来英利光伏产品的市场分布将是30%地面,30%屋顶,40%分散式、独立式。分散式独立系统,实为一家一户,是未来的方向。这个战略是英利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扭转“三头在外”,关键得看核心技术

  在英利的光伏展馆内,嵌有15000片“熊猫”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的玻璃幕墙格外醒目。“它不但可以遮阳、隔音,而且还能发电。”负责讲解的工作人员说,这个玻璃幕墙每天可发电90—120度,能够满足这个2000平方米的展馆日常照明和办公用电,也足够一个三口之家使用一个月。

  如此高效的熊猫电池正是英利人引以为豪的核心所在。“熊猫”技术现在已经是第4代了,光转换率也已经达到了19.5%。能够达到这个转换率的,全世界只有3家,而我们的生产成本比另外两家美国和日本的低30%。”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

  之所以如此看重这个数值,是因为它代表了整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

  王志新告诉记者:“只要量产平均光电转换效率提高1个多百分点,产品的生产成本就能下降30%。而且,我们生产的‘熊猫’和‘藏羚羊’产品全部掌握着核心技术。”

  在王志新看来,核心技术的研发是结束所谓“三头在外”的关键所在。投资兴建两个国家级光伏实验室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王志新说:“我们主导的技术研发和许多企业不同,他们是在实验室里进行试验,这样出来的成果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才能投入使用。我们则是专门拿出一条生产线进行技术研发,提高效率的实验成果马上就能大规模投产。”

  给蓝领工人“高压充电”,成为最有效的技术支撑

  在英利集团的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都在忙碌着一个重要活动——请德国的高级技工来集团为工人们传授技艺。

  人力资源部经理刘晓军介绍:“我们选择了55名高级蓝领工人分两批参加这项培训,花费在每个工人身上的培训费用近10万元。”

  二公司铸锭车间的李孟作为第一批“超级蓝领”参加了这次培训,他告诉记者:“德国人算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精英了。他和我们一起看了单晶车间的交接班就能给我们指出很多问题,而这些正是我们在日常生产中无法意识到的。通过这些天的培训,收获知识的同时,我想,他们传递给我的严谨和团队协作精神才是最为宝贵的。”

  在光伏行业的寒冬中,从核心技术到一线的苦练内功,正是凭借这样的“内外兼修”,英利正在进行着自己的绝地反击。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