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国企业绩迎来“开门红”: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0.3%。
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1至2月份,国有控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倍,增速创下近年来新高,也远快于其他类型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在去年国企利润增速实现由负转正的基础上,今年这种向好势头得以延续。这一方面源自工业领域去产能等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另一方面表明国有企业内部从严管理、瘦身健体,促进了企业效益的好转。
“去产能带来的上游工业品价格上涨,是工业企业利润回升的主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说。
据唐建伟分析,因为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增加约占到前两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22.7%,而由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行业主要是国有控股企业,这些行业的利润回升直接导致国有企业效益明显复苏。
统计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财政部的消息显示,前两个月,国企石油石化、煤炭、钢铁等去年同期亏损的行业全部转为盈利;交通、电子和轻工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大。
除了工业品价格上扬的原因,国企狠抓降本增效,大力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和特困企业专项治理,努力止住“出血点”,也是近期企业效益回暖的重要因素。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去年中央企业百元收入负担的成本费用同比下降0.5元;全年央企压减法人单位2730户,减亏43.9亿元,减少管理费用49.1亿元。
李锦分析说,今年二季度,国企利润好转的势头有望延续。这有利于稳定各方面预期,有利于加快推进国企改革,特别是有助于提升社会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性。
不过,他同时表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相较于短期的数据变化,更应关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快培育电气机械、医药等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国企利润增长的稳定性。
业内人士表示,PPI在未来几个月见顶的概率较大,后期应关注降本增效、行业格局优化等因素对企业盈利的支撑作用,抓住改革“窗口期”,弥补管理短板,释放改革动能,为供给侧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奠定基础。

- 2018年油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利润分别增长4.4倍和10.7%2019 / 01 / 30
- 前5月采矿业利润同比下降93.8%2016 / 06 / 27
- 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3.3%2015 / 01 / 27
- 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1%2014 / 11 / 27
- 前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2014 / 09 / 27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