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城市能源
钻井“造血师”
2018-07-10 15:10  ·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作者:  · 责编:闫志强

  7月5日,初见李茂森,他的脸上写着两个字——疲惫。刚刚过去的这一夜,外加一个白天,20多个小时,他赶出了一份去北京汇报的PPT材料——Ⅱ型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研究进展。这是他从2016年开始一直在琢磨的课题。

  作为川庆钻井液专家,李茂森接受采访得见缝插针,约在午饭时间。一盘回锅肉,他只夹了两口,就放下筷子,一包烟却接连抽了两根。

  1987年,中专刚毕业,李茂森懵懵懂懂地踏进石油行业。“我都不知道怎么选择了钻井行业,但现在回想起来,青春无悔,甚至庆幸。”他说。

  回忆追溯至2014年,曾转战南北疆10余年的李茂森,接到了一个世界级难题——为新疆油田霍尔果斯构造霍101井提供钻井液技术服务。这个构造的安集海河组属于水敏性极强的地层,质地如同软木塞,易垮塌卡钻,井漏严重,非常棘手。“我曾经服务过的霍10井,有9次严重卡钻、35次严重井漏,仅处理复杂事故就耗时106天。”李茂森的同事兰太华回忆,“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合适的钻井液。”

  面对焦灼与期盼,李茂森全身扑在钻井液上。吃不下、睡不着,查阅的资料摞起来将近一人高。实验配方拿出了400套,再优选出40套,在密度不同的配方中,寻找最佳方案。

  经过2个月苦苦探寻,他发现,可以用超高密度强封堵油基泥浆钻井液平衡地层应力,防止地层垮塌、漏失。沉寂的安集海重新沸腾起来。钻井液的突破让安集海河组的钻井周期由90天缩短到6.9天,平均机械钻速比邻井提高了145%至763%,创造了世界钻井史上的奇迹。“川庆钻井液解放了霍尔果斯气田!”新疆油田负责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说起自己的勋绩,李茂森弹了弹烟灰,表情淡然。在他心里,只有儿子才能让他有小小的激动。

  儿子是李茂森的骄傲。而在儿子李俊材眼里,父亲始终板着脸。记忆中,自己获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时,父亲板着的脸才露出了一点笑容,说了句“继续努力”。

  在以李茂森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只有李茂森、李俊材这对父子模范,李茂森的另外3个徒弟中,有一位是“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位是公司劳模。徒弟个个学有所成,崭露头角。作为师父,李茂森并没有让自己停下来。近年来,四川页岩气进入规模开发,他又将目光瞄向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短短两年,他就拿出了Ⅰ型和Ⅱ型两个体系。

  Ⅱ型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不含磺化处理剂,更符合当下严格的环保要求。9个多月,经过1350余套实验室实验、400余套现场试验,2017年在威204H11-4井首次现场试验获得成功。以Ⅱ型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为基础的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页岩气长水平段水基钻井液研究,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计划到2020年推广应用80口井。为跑赢时间,服务页岩气大规模上产,李茂森继续和自己较劲。

  结束谈话前,李茂森第三次低头看表,一直记挂着即将要进行的汇报课题。这个课题事关新一代高性能水基钻井液能否推广。而这,又是一次全新挑战。

  记者手记

  见到李茂森,他眉头紧锁,一脸严肃。他儿子说,这是他的常态,平时很少见到他笑。他的徒弟说,师傅对他们的要求几近严苛,做实验时多一毫克都不允许。有趣的是,当记者和李茂森聊到钻井液时,他紧绷的面孔渐渐舒展开,话也多起来。能看出,他是真的痴迷于钻井液这个事业。记者有些怀疑,他身体中流淌的似乎也有钻井液。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