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城市能源
住建部研究员梁浩:三大用能问题制约智慧城市发展
2020-03-14 17:52  · 来源:中国城市能源周刊  · 作者:齐琛冏  · 责编:城市能源

   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城市应急管理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下一步的重点方向应是什么? 

  智慧能源作为智慧城市的中枢神经系统,应着力解决城市发展的哪些痛点? 

  未来的智慧城市应该是什么样? 

  就以上等话题,长期从事绿色建筑与城市智慧能源规划研究,近期开展了城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研究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研究员、绿色建筑发展处负责人梁浩与《中国城市能源周刊》分享了他的研究观点。 

 《中国城市能源周刊》:中国目前已有数百座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您如何总结评价截至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与不足?未来的智慧城市应该是什么样?  

  梁浩2012年起科技部、工信部、住建部先后出台了推进智慧城市的一些指导 意见,目前基本上形成了全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氛围,特别是在一些民生领域和政务领域智慧城市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如民生领域的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娱乐等等,政务领域的一站式在线服务大厅等; 

  但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是顶层设计不足,智慧城市仍然要符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客观规律,需要在规划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目前这方面仍然不是很完善,缺乏统筹目标、任务、机制、模式、产业、人才等多方面的科学的智慧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是体制机制仍不健全,智慧城市需要各部门数据共享,目前仍存在智慧城市建设条块分割、数据孤岛的现象; 

  第三是合理的商业模式仍不足,很多智慧城市建设依靠政府投入,企业动力不足; 

  针对目前的成效与不足,我们认为,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应该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做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并且需要注重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逐步建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智慧城市。 

 《中国城市能源周刊》: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城市应急管理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下一步的首要着力点或者重点方向应是什么?  

  梁浩:个人认为下一步的重点可能是城市与社区治理、老旧小区改造与治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政务,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在线办公与生活娱乐、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等方面。 

 《中国城市能源周刊》:智慧能源作为智慧城市的中枢神经系统,应如何致力于配合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应着力解决城市发展的哪些痛点?  

  梁浩:智慧能源是我国下一步新型城镇化及绿色城市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战略、城市发展、数字经济以及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城市研究与能源研究创新集成,跨界融合的集中反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的城市能源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所以智慧能源是我们应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能源安全与能源革命、数字经济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领域找到的跨界融合交叉点,是城市建设运营最主要的基础设施、能源和建筑等领域能够从城市层面进行系统集成,进而支撑我们的绿色城市发展模式的有力保障,科学有效的智慧能源系统同样需要在顶层设计、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中国城市能源周刊》:在您看来,什么样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更加契合智慧城市的发展?建筑智慧能源微网将如何助力打造超低能耗建筑和低碳城市?  

  梁浩根据我们的城市研究经验,我国城市能源发展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供给侧电力、燃气、热力等各成系统,缺乏协同,且均站在各自能源供应商的角度,做大规模,一定程度上在某些区域造成能源供给相对过剩  

  二是供给侧和需求侧智能协同不够,动态调整跟不上,如需求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大规模推动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大幅提升各地建筑节能水平后,供给侧能源系统未及时响应,做出改变,缺乏综合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城市能源综合规划(北方清洁能源取暖就是一个例子,大规模煤改电煤改气同样耗资很大,但是如果把建筑改造成超低能耗建筑,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多电和气了,同样的投资力度可能成效不同,一种是需要连年补贴,而另一种可能可以“一劳永逸”); 

  三是当前城市能源规划多是传统方式,缺少城市层面综合集成的数据与模型支撑的量化分析工具,所以能够综合解决上述问题的智慧能源方案应该是好的方案。    

 《中国城市能源周刊》:目前,各能源领域企业都在提出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整体上您如何评价这些解决方案及其实践成效?电力行业依托大数据走得较为靠前,其他城市能源产品如燃气、热力则相对落后,您认为这些行业应如何借鉴电力行业经验,加速智慧发展步伐?   

  梁浩:我们梳理了一些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发现大多局限于例如微电网等某一能源领域,或集中在宏观经济分析领域,要么就是有很大的地域局限性,能够综合集成供给侧和需求侧并指导城市能源系统规划建设管理的城市能源系统研究还比较缺乏,下一步希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可以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统筹电力、燃气、热力等能源供给方,也可以统筹各类建筑、基础设施等能源需求方,希望城市智慧能源能够真正解决智慧城市在能源领域的供需匹配和智慧调度运行。 

  《中国城市能源周刊》:基于智慧城市发展需要的智慧综合能源在顶层设计规划、管理、工作方向等方面,您有何建议或呼吁?  

  梁浩:希望智慧能源在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四个方面实现创新。 

  理论创新方面,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的城市综合能源规划以及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应用的城市能源系统模型; 

  方法创新方面,实现城市智慧能源发展综合集成建模、分级规划、运行优化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创新; 

  技术创新方面,实现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结合的城市能源需求预测技术、多网集成的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城市能源网络的集成设计与规划以及运行管理与调度等四个方面的技术创新; 

  应用创新方面,能够实现建筑、园区、城区、城市多层面具有代表性的示范。 

  (编辑:齐琛冏)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