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能源以清洁为主导,电为中心。电网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现代能源体系,代表了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是推进能源变革的重要平台。
我国现代城市交通行业也越来越重视“电能替代与能源消费”的革命。新型绿色电能电气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智能运维、无人驾驶、智能安防等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实现了智慧交通,对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交通行业现高能耗隐忧
交通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中能耗与排放的重点行业。
根据统计数据,不包括远洋和国际空运,2018年6月中国交通能源消费总量为5.93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能耗总量的12.8%,二氧化碳排放量总量约11.8亿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3.6%,从2010—2017年我国的交通能源消耗总量由3.55亿吨标准煤上升至6.89亿吨标准煤,平均每年增长9.3%,高于4.8%的全国能源消费增速。全球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及排放占比与排放数值的比较(2018年)
交通行业能耗占比比较示意棒图
中国交通行业能源能耗强度的对比数据
其中,在交通运输中,铁路、轨道交通、公路客运、航空、私家小汽车完成单位客运量的能源能耗比为1:3:9:51;交通运输水运、铁路、轨道交通、公路完成单位货运量的能源能耗比为1:2:5:7。
通过对比我国交通运输中能源各种方式能耗强度,足以见得,我国交通行业需要大力度鼓励铁路、水运等绿色交通方式。
结构优化、源头管控成交通运输领域
节能减排重要抓手
为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我国还需要在优化运输结构、推行绿色出行方式等六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是着手推进运输结构优化。进一步强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推广应用多式联运来提高大宗货物、长距运输的铁路和水运的比例,来减少用汽车长距离送煤,这就是通过调整运输结构方面来实现节能减排。其次,推进公众使用绿色出行方式,进一步提高公交、地铁等绿色交通方式的出行比重。
目前,全国已有87个城市建设了“公交都市”,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车。截至2019年年底,新能源公交车已经突破20万辆。
比推行绿色交通方式更深层次的是强化营运货车污染排放的源头管控,加强轨道交通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值准入管理。通过提高标准来减少货运车辆的排放和燃料的消耗。
据统计,相较于2016年,2017年交通运输行业营运车辆和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分别下降2.7%、3.0%,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基本的准入门槛来控制车船的燃油消耗和排放。
控制营运货车污染排放源头之外,还要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中的轨道交通及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2019年,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水域,船舶排放区内的核心港口已全部实现船舶靠岸停泊期间使用低硫燃油要求。中国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节能减排的总体设计及方案示意图
按照中国交通运输部要求,在2020年,内河运输船舶液化天然气的比例能够比2015年增加200%,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水域的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排放将比2015年分别下降20%—65%;交通运输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比2015年下降7%。
除此之外,根据测算和监测,京唐港实施排放控制一个月以后,港区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的日均浓度降幅达到56%,效果显著。
在工程建设领域,节约利用资源也是关键一环,推广在轨道交通地铁、轻轨、有轨应用节能环保先进技术。除了在桥梁、隧道推广应用节能灯具、智能通风控制技术,还可实行废旧轮胎、废旧沥青路面的再回收、再利用。
针对轨道交通车辆及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方面,将进一步加快老旧和高能耗、高排放营运车辆的更新淘汰,推广应用高效节能和环保的运输装备,鼓励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物流配送车辆等领域优先使用清洁能源车辆。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的车辆将会达到60万辆。
新技术推动交通领域节能减排
构建能源互联网是交通领域大规模清洁能源发电开发与利用的解决方案,也是加强打造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输送、使用的基础平台。
当前,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进一步推进,也对能源互联网提出了新的关键技术需求,其中包括:
第一,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电网友好型技术。以推广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互联网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为使清洁能源实现可控、可测、可行,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电网友好型的技术非常关键。
第二,大范围网、源、荷、储互补技术。我国青海地区已实现连续一周百分之百清洁能源供电,未来如果不能实现自身互补,满足电网需求,就一定要采取额外措施,保留一定的调节电源,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对大规模的网源荷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大规模储能技术,氢储能。能源互联网高比例介入的情况下,可以满足电量上的基本配置要求,但是从电力上的配置,还是需要通过储能作为替代性和调节性的资源,为能源互联网清洁能源接入提供必要条件。
第四,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技术。未来全球发展能源互联网背景下,风电、光伏大比例接入后,需要提高电网的电量,光热即是近期发展较好的利用方式之一,但目前,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技术存在光热的规模小、造价成本高等难题。
第五,特高压柔性直流电网技术。对于清洁能源发电而言,接入电网的特性还没有特别优化,也就是说电源自身调整能力不够,加之清洁能源富集地区本身电网条件较薄弱,用常规直流输送不能满足电网配送的要求,特高压柔性直流将会成为未来能源互联网需要的技术。
除此之外,还有特高压海底直流电缆技术、超导直流输电技术、大电网调控技术、交直流混合电网稳定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新需求。
除提升能源互联网技术,满足交通行业节能减排需求外,为推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高速智能化发展,还需精确规划设计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绿色节能减排路径与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建立新一代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绿色节能控制网与智慧物联网示范工程;推广智慧高速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应用;探讨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路径自由流技术路径;应用5G通信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化建设、运营管理、创新技术。
(作者供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 国内首个城市能源大数据发展白皮书发布2020 / 06 / 24
- 能源局:今年石油目标产量约1.93亿吨 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2020 / 06 / 23
- 国储能源开拓综合能源服务领域2020 / 06 / 17
- 云煤能源否认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第二大客户下游系上市公司关联方2020 / 06 / 01
-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奚国富:推动能源互联网纳入国家战略2020 / 05 / 25









- 中新社国是论坛召开:为后疫...
- 重塑“智慧企业”愿景 SAP全...
- 中瑞共同探索可持续城市
- “数聚引领赋智电力”第四届...
- 天业集团召开2020年“安全生...
- 助力打造“风电产业之都” 绘...
- 电力辅助服务与城市智慧能源...
- 提议加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
- 特变电工新能源2020年首场国...
- 2020年第一届智能循环包装论...
- 520相约特变电工新能源2020年...
- 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
- 华为旗舰新品,生而不凡、敬...
- 国家发改委:一季度全国全社...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