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新基建+数字能源,为智慧城市打开怎样一扇窗?
2020-08-25 16:17
· 来源:中国城市能源周刊
· 作者:张胜杰
· 责编:城市能源
; ;能源;城市能源;数字经济;基建;能源数据;智慧城市;数据中心;智慧;高耗能工业;能源消费;耗电量;发展;研究院;智慧能源;苏州;王林钰;能源研究院;新型基础;产业化
近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和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主办的城市能源论坛(第六期)暨能源数字经济论坛(第九期)在苏州召开。来自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的各界人士,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共同探讨新基建背景下的城市能源高质量发展。
“新基建是新型数字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结果。因此,要加强‘城市+能源、城市+数字、能源+数字’的充分融合。”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院长李伟阳在会上强调。

新基建打开城市智慧能源发展窗口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发展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中央政府部署的新基建则被视为破局关键。
“新基建”将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技术支撑。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伏秋援引数据指出,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正不断扩张,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的36.2%,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这说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核心增长极之一。”
在周伏秋看来,能源数字新基建正赋能能源高质量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让能源数字经济呈现出了“能源数字产业化、能源产业数字化、能源治理数字化、能源数据价值化”的特征。智慧城市也将从中受益。
“新基建打开了城市智慧能源发展的新窗口。”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数据中心主任王林钰认为。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广泛开展,智慧能源正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73.9%以上的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开展了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60%以上的地市建立了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将进一步提速,并向更多领域和更深层次发展。”王林钰说,“如今,城市智慧能源的建设,也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变。”
新基建带来的高能耗问题不容忽视
尽管新基建发展形势十分乐观,但仍需要克服诸多现实困难。
在阿里云电力行业首席架构师任铁军看来,目前我国在能源方面还存在优化效果不明显、设备离线,信息孤岛、无可视化、无操作端,人工维护成本高、工作量大,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
“从城市能源发展形势及其智慧能源需求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难度大,高耗能工业的能源消费比重依然较高。高耗能工业主导各个城市能源消费,各城市三产结构虽然优化调整,但第二产业中高耗能工业的能源消费占比依旧较高。”王林钰亦指出,新型基础设施尤其是5G基站、数据中心等大力部署和应用,将引起能源特别是电力消费的迅速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已连续8年超过12%的速度增长。2017年总耗电量达到1200—1300千瓦时,超过三峡大坝和葛洲坝电厂发电量之和。“预计到2020年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达到2962亿千瓦时,2025年更将升至3842亿千瓦时。”王林钰说。
“一网统管”能源数据平台建设是当务之急
多位与会专家同时指出,在新基建和智慧能源建设双重加持下,打破数据壁垒,构建“一网统管”的城市能源数据平台已成当务之急。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阿里云为此已制定了新的目标。“我们将充分利用‘云大物移智链’等信息化技术,实时监测区域内用能情况,实现电、油、气等多种能源互补互济、优化配置、协调运行。打造综合能源业务中枢,构建真正以消费侧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场景服务模式,满足用户多样化用能需求,降低综合用能成本,让能源提供方和能源消费方都能有很好的获得感。”任铁军说。
“实现城市能源数据‘一网统管’首先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顶层规划。”王林钰认为,同时要加强管理机制突破创新,成立能源大数据专门管理机构,构建多方参与共建的能源数据应用市场机制,统筹推动能源数据汇总整合,通过试点应用深挖能源数据价值。
“此外,针对能源数据共享机制、安全防护、标准规范等关键问题,建议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奠定能源数据平台的发展基础。”王林钰说。
(编辑:张胜杰)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华电新疆公司工会“拍了拍”你2020 / 08 / 23
- 大唐五彩湾北一发电公司:在抗疫保电中奋进搏击2020 / 08 / 23
- 东方电气研制的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精品转子成功吊装2020 / 08 / 18
- 创纪录!青海实现31天全清洁能源供电2020 / 08 / 18
- 机构:电动车行业有望呈加速发展态势2020 / 08 / 14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土耳其总统到场祝贺|中国电...
- 为火电企业能效水平对标工作...
- 2020年煤企社会责任报告发布...
- 第四届“数谷吕梁·智赢未来...
- 中国公募REITs试点:充电桩行...
- 凯盛集团精彩亮相第十四届SNE...
- SNEC在沪开幕 “后疫情时期”...
- 智慧光储,质享平价︱上能电...
- 哪些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能“C位...
- 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薛济萍荣...
- 中国石油“点靓云端•天然气...
- SNEC2020国际太阳能光伏展将...
- 2020国际储能和氢能及燃料电...
- 中设集团与宁德时代科士达签...
- 全球青年绿色创新峰会暨YGT全...
- 能链获中金资本、小米集团等9...
- 乌金下隐藏了哪些智能秘密?
-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
- 在黎明,看见未来|华为智能矿...
- 当矿山遇上数字化,会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