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城市高质量发展了,整个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定意义上就是推动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化的高质量发展。特大城市摊大饼,功能过于集中于主城区,生态空间锐减、交通拥堵、职住失衡,大量人口大量时间用于出行,就会造成能源浪费。”近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他表示,如果一个城市的经济规模很大,但生态环境很糟糕,雾霾频频光临,就不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的城市化,既包括全国所有城市中每一个城市的空间均衡,也包括全国所有城市总体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可以在城市群内部发展都市圈,实现规划、要素流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旅游、能源、大数据等的一体化。
城市人口密度不合理,能源消耗过大
杨伟民分析道,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主要靠产品产量的规模扩张,靠要素的高强度投入,靠货币的大规模投放,靠劳动力的无限供给,靠房地产、出口和投资的拉动,消耗了大量无法再生的耕地、能源、矿产资源。所以,要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其中,推动效率变革,就是要从主要依靠扩大要素投入规模实现发展,转向主要依靠提高要素效率实现发展,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能源效率、环境效率以及大数据的效率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从17.9%上升到59.8%,城镇人口从1.7亿增长到8.1亿。云河都市研究院的研究显示,从2000年至2016年,中国的实际城区面积扩大了1.8倍,但是每平方公里5000人以上的所谓“高密度人口集聚区人口”(DID人口)却只增长了20%。
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认为,这一组数据反映出,中国人口的城市化与钢筋水泥的城市化是脱节的。低密度的城市化,意味着城市的各类基础设施、各种管道、以及能源系统利用率低下,直接结果就是能源消耗高,城市发展不是高质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规划司副司长周南分析称,这种情况下,城市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盲目扩张。所以,需要通过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城市的发展品质。
重视发展综合轨道交通网络,提升交通能源效率
周南表示,发展都市圈首先就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特别是构筑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只有形成了“主动脉”通畅、“毛细血管”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才有可能引导都市圈内人口合理分布、产业有序分工,能源最合理高效利用。
周牧之以东京都市圈为例分析说,东京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日本全国平均的十分之一。通常来讲,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单位GDP能耗是成正比的。所以,一个城市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越低,说明其能源效率越高。周牧之强调,东京能源的高效率很大部分是由人口集聚效应贡献的,同时也与其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城市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是交通。东京的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率的占比非常大,成就了交通高的能源高效率。”
云河都市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东京都市圈(东京都、神奈川县、埼玉县、千叶县)由新干线、城际列车、普通列车以及地铁组合而成的综合轨道交通网,总长达到3410公里。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公共交通在东京23区的交通分担率超过了40%,汽车的交通分担率被压缩到15%以下。周牧之认为,都市圈建设需要重视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尽量减少私家车出行率,压缩交通能源的损耗。
在周南看来,国内地铁最多的城市是北京,但和以轨道交通著称的东京都市圈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希望未来包括地铁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统一规划,最好可以统一建设,不完全以行政区为界限,合理地向周边延伸出去。”
片区冷热联供是未来城市能源的重要发展模式
如果说,大力发展综合轨道交通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通能源的损耗,那么,对城市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则更能够起到提纲挈领地优能源化效率的作用。周牧之说:“城市结构的问题,包括职住商是不是一体?城市产业结构是以能耗型产业为主还是以低能耗型产业为主?以什么样的能源作为城市的基础能源?以什么样的能源来调节城市能源供应的峰值?如何做到城市能源供应动线的最优化等等。”
周牧之特别强调要注重步行圈的打造。在东京23区,步行在出行交通分担率的占比达到27%以上,这是不断优化城市结构,推进压缩工作、居住和商圈之间的动线距离的结果。
在周牧之看来,城市能源问题不光是能源供应的问题,还是能源应用的问题,应该系统地统筹考虑城市能源的供应和应用。他举例说,过去东京电力供应的基础能源主要是核电,以核电垫底,火电调峰。火电尽量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同时把火电厂设置在海边,尽量减少发电对市区造成的污染。但是,从“311核电事故”以后,日本开始发力推广新能源的利用。“如何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好,是一场大改革,东京也正在路上,目前新能源的应用比例还不是太高。但是随着以氢气作为能源介质的‘氢社会’建设的推进,新能源发展将形成完全不同的格局。”

- 城市能源信息平台促进城市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20 / 03 / 13
- 城市能源高质量发展“五个怎么看”2019 / 04 / 09
- 统筹缺位致城市能源系统失调2019 / 04 / 09
- 寄语2019 / 04 / 09
- 福建厦门发布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白皮书 规划在2035年全面建成2018 / 10 / 30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