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停电到复电只需2秒!智能电网为广东松山湖企业生产保驾护航
2020-03-12 14:20  · 来源:广州日报  · 作者:谢英君 蒋幸端  · 责编:城市能源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是广东电网公司首个智慧能源生态系统示范区,在疫情期间,东莞松山湖园区内医疗机构以及重要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等6个重要场所,成了重点保供电对象。

  广东东莞供电局进行了精心部署和规划,完成园区配电网的升级改造,将智能配电房、光储充微网、智慧用能OS等电网前沿技术应用其中,通过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全覆盖,松山湖得以建设成自愈中压配网。智能电网带来的高可靠性,在疫情期间为企业生产稳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智能分布式自动化供电,保证战“疫”期企业用电稳定充足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内广东菲鹏生物有限公司是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的原料生产商,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为该公司提供三级保供电。“疫情开工期间,我们未发现有用电安全隐患,完全能满足企业目前的正常生产用电!”该企业负责人说。

  疫情期间,园区企业能够正常生产用电稳定充足,得益于园区智能分布式自动化供电,大大减少了疫情期间供电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保障了人员的人身安全。

  易事特是一家业务涉及新能源车充电桩和储能系统等领域的企业,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易事特到3月中下旬将全面恢复产能。东莞南区供电局松山湖供电服务中心主动安排网格化客户经理点对点与企业联系,了解企业用电情况和用电需求,为企业发展带来强大的电动力。

  数据显示,截至3月2日,松山湖的高新技术企业、倍增企业、市重点复工企业以及规上工业总产值排名前100的企业均已全部复工,员工返岗率为96%,复工第四周的日最高负荷33.9万千瓦(3月7日),与复工前的日最高负荷对比增长58.41%。

  从故障停电到复电,只需要2秒钟 

  战“疫”期松山湖企业生产、经济稳定发展,离不开高供电可靠性的加持。去年年底,东莞供电局应用智能配电房、光储充微网、智慧用能OS等电网前沿技术完成了园区配电网的升级改造,通过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全覆盖建设成自愈中压配网。“这意味着从故障停电到复电,只有2秒钟。”东莞南区供电局局长蔡志文介绍。作为“A+类”供电区域,松山湖高新区的目标是打造全区年平均停电时间小于5分钟的世界先进电网。

  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产业发展局局长张志毅表示,“招商时,我们可以跟投资方打包票,电绝对没问题。”以华为为例,华为南方工厂是华为高端旗舰手机的生产基地,也是核心制造能力的孵化中心,其对园区各项服务的要求标准可谓最高。张志毅最直观的感受是,两年多来他都没接到过园区用户在供电方面的投诉,“服务好华为,这就是一种证明”。

  智慧用能OS 互联共享,加速电网企业向“三商”转型 

  随着大量分布式能源和多元化负荷的涌现,如何提升电网的友好接入能力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松山湖,信息系统的成功建设实现了供用电数据的广泛采集与全息感知,传输网络的高效便捷和决策的快速智能,初步实现数据流的自由流动。

  2019年8月15日,东莞供电局全网率先上线了首款面向全场景的智慧用能OS(即智慧用能操作系统)——能源互联共享平台。智慧用能OS于2019年1月启动建设,经过东莞供电局各部门单位的通力合作,仅用时半年就完成了系统运监等模块的开发,并通过5G通信、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将松山湖智能电网示范区乃至全市各种类型新兴能源接入,实现调度集中管控,大大强化了新兴能源的集中监管和分析,助力松山湖智能示范区打造,加速电网企业向“三商”转型。

  松山湖4类项目已接入能源互联共享平台 

  “我们利用‘云管边端’物联网技术思路,建立了一个面向全市建设了多方互信的能源互联共享平台,松山湖乃至全东莞的分布式资源项目均可接入该平台。”东莞供电局计划发展部规划分部主管黄学劲介绍道。该平台能够实现多能融合监控,并助力各种能源数据、业务互联互通。

  松山湖太鲁阁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是接入平台的项目之一。作为全网首个在光储充微网基础上有效融入智慧台区元素的示范项目,其核心系统“光储充一体式能源微网系统”与“能源互联共享平台”的对接,信息通过5G通道上送,云边协同实现源网荷储的区域能量协同。通过实时数据对接,可以直观看到源荷储如何与电网之间有效互动,实现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和削峰填谷,提高微网清洁能源的循环利用。据悉,加上太鲁阁项目的10台充电桩,松山湖园区已有充电桩共54台,基本形成了10分钟充电圈,消除电动车的里程顾虑。

  据了解,截至2019年12月,松山湖已有4类共9个综合能源或分布式资源项目接入了能源互联共享平台,实现大数据的实时监控、分析和能源的最优流动,通过一体化信息化平台和分布式控制技术,提高示范区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编辑:张金梦)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