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桩入海如定海神针
2018-07-16 15:46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作者:官嫣嫣 毕明君  · 责编:闫志强

  随着最后一道施工工序——定位导向平台的拆除完成,第一根单桩露出了本来面目,这根桩长75.5米,直径7米,重达1000吨的桩基,如定海神针一般,稳稳地插入海中。

  近日,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广东院(以下简称“广东院”)承建的广东粤电湛江外罗海上风电项目(以下简称“外罗项目”)首根单桩成功插打,标志着该项目主体建设全面开启,至此广东海上风电建设也将进入海上规模实施阶段。“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对我们是一个有力的鼓舞。”广东院外罗项目经理刘晋超说。外罗项目是广东海域首次使用单桩基础的风场,相对于其它型式的风机基础,单桩具有技术可靠,施工效率高等特点。但项目位于台风高发区,海洋作业环境恶劣,海上风机基础施工精度要求极高,单桩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3‰。

  面对挑战,广东院项目团队从设计到工程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细把控。

  为了攻克海上风电单桩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难点:大直径单桩桩土作用分析,广东院设计团队开展了四位一体的研究,开发了相应的有限元建模软件,完成了一批桩土相互作用室内试验,得出诸多指导工程应用的结论,为首桩插打一次成功奠定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此外,广东院还对基础防冲刷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在水流作用下,桩基周围会形成涡流,带动桩基附近泥沙运动导致基础周围泥沙冲刷严重,长期冲刷会引起基础结构倾斜,降低基础抵抗风暴的能力。针对此种情况,广东院形成了一套特有评估手段,为优化选择桩基的插打位置提供评判依据。

  基础靠船与防撞结构分析技术也是海上风电安全设计的重点之一,海上风电基础除了要面对正常操作船下靠船件本身的安全问题,还要面对事故工况船舶撞击下整个基础的安全问题。在外罗项目,广东院通过非线性材料的选取和防撞结构的优化等方式的靠船防撞设计,增强了基础的安全性。

  设计技术是广东院海上风电团队的核心优势,该院通过科学的组织施工,展示出了优秀的项目管理能力。

  从桩基的钢板取样、检验、法兰装配、单桩吊耳焊接、总拼、涂漆到装船,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严格检验。最后经过导向平台安装、基础桩运输船靠泊主施工浮吊、主起重船双钩抬吊单桩翻身、单桩竖立、入定位导向平台内进行自沉、起重船起吊打桩锤、压锤及锤击沉桩至设计标高、定位导向平台拆除等八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是井然有序。经测量,此次外罗首桩桩顶高程为11.026米,垂直度误差率控制在0.49‰。

  “听到家乡大海的呼唤和远方天空的瞭望,等赶完图,当工代去,”外罗项目电气专业工程师杨源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写到。

  近年来,广东院在海上风电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谈到广东院海上风电的发展,刘晋超自信地对笔者说:“经过10年的精心准备和技术沉淀,广东院的工程总承包支持系统,可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和特色的全生命周期工程服务,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广东省发改委批准设立的公益性机构——广东省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也在广东院挂牌成立,该中心将开展广东省海上风电数据存储和分析研究,为海上风电各相关方实现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价值共创提供服务。

  “广东院有信心也有能力向广东省政府和业主单位交出满意答卷。”刘晋超说。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