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轮远航,向海而生
——中国水电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述评
2018-09-17 15:11  ·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李胜会 刘向晨  · 责编:王长尧

  这是敢为人先的漫漫征程。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一叶舢板过江,再到巨轮驶向深蓝,劈波斩浪,风雨同舟,奋楫争先,高歌奋进。

  这是凤凰涅槃的浴火淬炼。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承包商、EPC,再到全产业链一体化,打造出中国水电招牌的熠熠生辉。

  这是砥砺奋斗的峥嵘岁月。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多少故土亲情,儿女情长,山川阻隔,江海天涯,一腔热血和赤诚,彰显大爱与担当。

  这是点亮世界的光明之旅。传承丝路精神,共绘美好未来,巍峨的大坝和村民们的笑脸交相辉映,点亮了城市与村庄的夜色,为世界绽放最美丽的花朵。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里,在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中,以中国电建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水电企业,从走出去,到走下去,再到走进去,燃情四海,筑梦五洲,誉满全球,扬起世界人们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中国水电这艘航船正向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奋勇前行。

  走出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夜色中的柬埔寨首都金边,流光溢彩,霓虹璀璨。可谁又能想到,照亮这座城市夜空的电能, 50%以上是来自距离金边150公里外的一座水电站,而这座水电站是由中国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的。

  其实,从上世纪的60年代起,中国水电企业便作为友谊使者,走出国门,频频 “援外”。随着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中国水电企业才开始真正步入世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舞台。

  但不得不承认,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水电企业技术实力和装备水平,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仍处于“小米加步枪”的窘境。

  几十年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当中国水电企业再次走出国门,开启二次创业,有人质疑,有人冷讽,甚至有人断言,和老外做生意,必定一败涂地。

  铁骨铮铮,誓言无声。

  那就从做外国公司、国家窗口公司的分包队干起、学起,一点点长大,一步步成长,做好承包商,再向EPC承包商进发,海外这片市场,中国水电人从不会轻言放弃。

  谁都不能轻视中国人的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中国人终究在世界水电的舞台上站稳脚跟。很多世界知名的水电开发商、建筑商,在与中国水电企业合作后,最终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1991年,四川二滩水电站开工建设,这个国内首个“国际项目”,与欧洲发达国家首次合作,一下子打开了中国水电人的视野和境界;

  1996年,尼泊尔齐来米水电站,中国水电企业第一个海外EPC项目,市场竞争的残酷,“游戏”规则的无情,让中国水电人刻骨铭心;

  2010,被誉为“小联合国”的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顺利下闸蓄水,中国水电终于迎来了厚积薄发的时刻,捧起第一个海外工程金质奖,作为“走出去”的典范之作而被载入史册。

  回首来时路,中国水电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扬帆出海,前后不过20年。

  一批批中国公司走出去,一座座中国公司建设的电站项目拔地而起。然而在巍峨的大坝之上、高耸的水塔腰身,却鲜有中国企业的标志。

  做承包商、EPC总承包终究是产业链的下游,做甲方、作业主,才能真正参与全球能源配置,在行业话语权中增加分量,中国水电企业的目光溯源而上……

  然而,要做第一个次螃蟹的人,有战略眼光、有魄力胆略,更要有雄厚实力做支撑。

  2007年9月18日,对于走出去的中国水电人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天——柬埔寨甘再水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他的设计者、施工方不出意外,是来自中国的企业,然而它的投资方依然中国企业——中国水电集团。

  这是中国水电企业在境外的第一个BOT项目,亦是中国企业当时在海外投资建设的最大水电站。

  4年后,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浪潮袭来,这座水电站的投资方中国水电集团与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14个省(市、区)电力勘测设计、工程、装备制造企业,组建成立了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

  而仅仅一年之后的2012年7月,中国电建便将工程承包与海外投资业务拆分,成立了专业从事海外融投资业务管理的电建海投公司。

  很显然,以中国电建为代表的中国水电施工企业,已经由传统的施工承包模式转型升级,开辟引入新的商业模式,开足马力进军海外电力投资市场。

  机遇往往留给真正有准备,且付诸以行动,笃定前行的人。

  一年后的2013年金秋时节,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

  在广袤大陆上落地生根,在浩瀚海洋中乘风破浪,千年丝路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中国水电开启发展新航程……

  中国公司第一个以BOT方式投资开发的境外水电站——柬埔寨甘再水电站;

  中资企业在尼泊尔投资建设并顺利发电的第一个电站项目——上马相迪A水电站;

  中资企业首次获得境外全流域开发项目——老挝南欧江梯级水电站;

  ……

  以中国电建为代表的中国水电企业昂首阔步、且行且歌,在顺应时代大势中加快发展自己,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走下去,让我们一起抱团出海

  盛夏时节,老挝南欧江畔再次迎来了一群“长枪短炮”的客人。

  由人民日报社组织发起的2018澜湄合作媒体峰会联合采访记者团,来到老挝琅勃拉邦,第一站便选择了由电建海投公司投资建设的南欧江一级电站。从施工现场到砂石料厂,从移民新村到项目营地,中国电建的施工水平、环保举措、移民搬迁和属地化管理,让来自湄公河沿线6个国家的40多名媒体记者由衷赞叹——这是一座了不起的电站!

  “从去年11月份开始,一个月内我们实现了同一流域、四个不同电站、同一时间段实现大江截流的壮举!今年是项目建设高峰期,土建、金结机电有序衔接,明年年底,二期电站的首台机组就要发电了。”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们介绍道。

  在南欧江畔,“澜湄记者团”成员再次见证了让世人赞叹的“中国速度”。

  四十年前,改革开放大幕拉开,百端待举,电力短缺,二滩、小浪底、三峡等一系列大水电工程的上马,让中国水电的技术突飞猛进。进入21世纪,中国水电的技术实力全面加速发展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屡创世界水电纪录。

  然而,中国水电力人明白,走出国门,能力再强,也绝不能靠单打独斗。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只有抱团出海、携手共进,才能真正“走下去”,才能有效面对地域文化差异和各种风险,防止恶性竞争,这也是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更好融入全球经济的必然。

  而这一点,在中国电建、在电建海投公司、在老挝南欧江梯级电站得到最生动的体现。

  在这里,中国电建第一次全面实施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将旗下最优秀的资源配置到了南欧江。投资方是以电建海投公司为龙头,从设计到施工再到监理和项目运维,都是集团内的领军企业,从而打造了一条从投资、融资、建设管理到资产运营的整条产业链,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有效掌控。

  精诚合作,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时间,各路诸侯南欧江畔摆战场,盔明甲亮,兵强马壮。

  不仅仅是在南欧江,在尼泊尔上马相迪A水电站,这座同样是中国电建投资开发的水电站,即便是遭受8.1级大地震和印尼边境口岸关闭双重考验,仍用时不到4年时间投产发电,而就在距离上马相迪项目下游20公里处,一座规模相当,由德国企业开发建设的中马相迪水电站耗费了近9年时间才发电。

  中国水电为什么强,不是强在一点,而是强在聚合放大全产业链一体化所释放出的澎湃力量。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电建所具有“懂水熟电,擅规划设计,长施工建造,能投资运营”的独特优势,在践行“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又再一次得以诠释和升华。

  ——保持“高端切入、规划先行”的行业优势,不仅仅局限于“追云”,还要更善于“造云”,实现从传统承包商向投资商和运营商的转变。

  ——执行“技术先进、质量优良”的工作标准,为“一带一路”设计建造优质项目并提供优质服务,以精品树人品,以丰碑赚口碑,更好满足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赢得所在国政府和人们的信任和肯定。

  ——坚持“风险可控、效益保障”的前提条件,进一步提升风险的科学研判和防范能力,灵活地实施因国因业因企之策,保障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发挥。

  这为以中国电建为代表的中国水电企业,进一步凸显“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在世界水电版图中,以东方智慧为世界能源基础建设探寻解决之道,贡献中国方案。

  而这些由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设备、中国文化,凝结而成的“中国方案”,在一系列海外重大水电项目、引领示范工程中,得以开花结果、精彩绽放。

  “一带一路”,源自中国,属于世界。“一带一路”,根植历史,面向未来。

  与“一带一路”倡议有着高度契合的中国水电企业,首当其冲,正逢其时,勇担大国央企使命,抢抓重要战略机遇,以世界格局谋划发展,与各国民众共享成果,注入世界经济发展新动能,共绘全球互利合作新图景,奏响了琴瑟交融的“一带一路”水电和鸣曲。

  走进去,点亮更广阔的世界

  2018年3月的北京,玉兰初绽,春意渐浓。在开阔的天安门广场、雄伟的居庸关长城、喧嚣的王府井大街,巴基斯坦青年法扎勒•拉希姆和来自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尼泊尔、老挝的5名“小伙伴”, 一步一停,目不暇接,感受着中国首都北京的历史沉淀和现代气息。

  这是一群有着浓厚中国情结的外国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他们加入了中国电建集团旗下的电建海投公司,因为出色的业绩和突出的贡献,被评为年度“洋劳模”,受邀来到北京,接受最隆重的礼遇和表彰。

  来到了北京,回到了“家”。是的,这个因中国水电走出去而相识组建的“大家庭”,兄弟姐妹有很多,风景旖旎很不错。

  家是温馨的,是祥和的,是彼此心灵相通的。怀着一颗真诚、友好的心,践行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正确义利观,中国水电企业的“亲、诚、惠、容”,赢得项目所在国政府和民众的理解、尊重和赞许。

  “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改善一方环境,传承一方文化,培养一批新人。”这是中国水电企业走出的初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情怀。

  一滴水里观沧海,一粒沙中看世界。中国水电人的智慧与担当,给世界人民带去了光明、温暖和富足,结下了深情厚谊,一切都在发生着美丽的嬗变。

  一个设计的改变。在老挝南欧江畔,自今还流传着一个一百亩“电建稻田”的故事,每当老村长讲起这个故事,都会伸出大拇指,由衷地说一声:POWERCHINA,very good!这是因为中国电建把原本用来修建营地的100亩稻田,经过反复讨论后,修改了设计专门为村民保留下来,还专门修建了水泥灌溉沟,确保稻田旱涝保收,而营地刚修建到了附近的半山坡上。老村长感动地把这块稻田叫做“电建稻田”。

  一个人的改变。在甘再水电站,柬埔寨籍员工Nychom Nan,已在中国电建投资的这座水电站工作了10年。10年里,他勤练技术、苦学中文,娶妻生子、建房买车,人生的轨迹和家族的命运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他说,因为大坝,他来到了中国企业,因为中国企业,他喜欢了中国和中国文化。所以,他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钱喜华”,要载上幸福,出发!

  一个村的改变。6年前,南俄5水电站发出的电,让大山深处的南汀村第一次点亮了灯光。中国电建还为村民们修了路、架了网、建起了学校、诊所、沼气池和引水系统,让这里的“生活配套”远近闻名,散居在周围山里的民众陆续聚集到这里。几年的时间里,人口数量翻了三番,南汀村也成了周边最富裕的村庄,现已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

  合作互鉴,以心相交。开展跨文化管理,实施属地化经营,遵守法律法规,尊重风俗习惯,履行社会责任,关注民生改善,授人以鱼的同时,更授人以渔……

  这一切,让中国水电企业真正成为了项目属地经济社会的责任分担者、中外多元文化融合的积极推动者,彰显出“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中国胸怀,诠释了“言必信、行必果”的中国行动,汇聚起“众行者易趋”的中国力量。

  江河壮丽,旭日东升。群峰巍峨,山高水长。中国水电人与世界各国人民,用真诚和汗水浇灌友谊之花,领略花香芬芳,享受友谊魅力,这已成为国与国之间互利共赢、携手并进的美好写照和典范。

       “一带一路”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潮流,承载着沿途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梦想。它为中国企业,也为中国企业“走进去”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契机,必将推动中外互联互通、务实合作,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山以险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壮阔。中国水电已经走过了万水千山,但走向未来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中国水电人将永远不会停下“走出去”的步伐,在新时代里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同行,共襄盛举!

  水电中国,造福世界,不忘初心,未来可期!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