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7月30日,万里无云、碧空如洗,一声悠扬的汽笛声打破了南通通海港内的宁静,一艘装满钢材的货轮缓缓驶入码头,停靠在岸边。两名港口工作人员箭步登船,从货轮上托出一根电缆,迅速连接到码头边岸电系统的高压接电箱上。开关合闸后,货轮上的轰鸣声戛然而止……这是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投运的第17个高压岸电系统。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区域,大美江苏,不仅美在人文底蕴、经济发达,更美在绿意萦绕、生态优雅。这些不仅是巧夺天工的自然之作,同时更饱含了江苏电力人助力绿色发展的辛勤付出。
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江苏电力全面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岸电建设,全力保护长江生态,让长江水更清澈,发展更绿色。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各类岸电系统4531套,其中高压、低压、低压小容量岸电系统各17、618、3896套。
全面推广岸电 节能环保效益明显
从整个长江流域看,江苏段是生态负荷最重的区域之一,尤其在靠近入海口长江南通段,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运量最大、航运最繁忙的通航河流,尤其是船舶靠岸停泊后仍使用燃油,对沿岸生态环境影响明显。
为改变现状,早在2010年,江苏电力就积极开展沿海、沿江以及内河港口配电网建设,加快推进沿江8市岸电布局。
2011年初,连云港供电公司协助连云港港口研发投运了全球首套高压变频数字化船用岸电入海系统,有效解决了港口船舶污染问题。
“以往船舶在靠泊期间只能使用自身的柴油发电机发电,产生了大量的烟气、油气和噪声污染。比如3000吨级船舶靠泊期间每天使用燃油产生的污染量,相当于100辆家用轿车每天上下班排放的污染量。而岸电工程最大的好处就是节能减排,减少船舶靠港成本和维护费用成本40%左右,而且对于港口及城市的空气质量起到改善的作用。”连云港供电公司营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基于连云港的成功试点,江苏电力组织开展了全省港口岸电情况调研。2015年,该公司进一步完善优化内部机制流程,制定专门的岸电系统推广计划。江海之滨、京杭大运河口、太湖、洪泽湖……各地供电公司纷纷联合地方政府,全力推广港口岸电,实现江河湖海港口岸电全覆盖。2017年,江苏实现省内17个内河航道水上服务区162套岸电系统互联互通。
经测算,一艘中型集装箱船靠港期间一天排放的PM2.5污染物相当于50万辆国Ⅳ重型货车一天的排放量。港口岸电可以通过岸上供电设施向靠港船舶提供电力,满足船舶在靠泊期间冷藏、生产、生活等用电需求,大幅减少了船舶靠港期间辅机发电造成的大气污染。“靠泊船舶不再使用燃油提供能源,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降为零。”江苏电力营销部有关负责人说。
截至2018年6月,全省已累计建成各类岸电系统4531套。上半年,全省岸电电量1433万千瓦时,较去年同比增长64%,减少燃油消耗7165吨,减排硫氧化物230吨。经初步测算,如果江苏地区全部靠港船舶均使用岸电,每年将节约燃油70余万吨,减少氮氧化物8000余吨,二氧化硫4000余吨。
打造示范工程 助力绿色港口建设
保护长江生态,助力绿色港口建设,是江苏电力在实现岸电全覆盖后的新目标。
镜头来到被誉为 “江苏第一外贸大港”———太仓港。据悉,该港口去年初已完成对港口码头全部73台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效果显而易见:2017年全年,共减少码头碳排放10000余吨、二氧化硫330余吨、氮氧化物280余吨。
今年,江苏电力服务举措再次升级,通过提供一体化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实现港口从发电到用电的全方位绿色发展。
6月30日,江苏省内第一家分布式风电综合能源管理项目在江阴港正式并网,开创了省内分布式风力发电综合能源服务新样本。本次分布式风电项目一期项目在江阴港港口集团建设3台140米高的全钢塔筒低速智能风力发电风机,总容量达7400千瓦。项目利用港口的堆场零星土地安装智能分布式风机3台,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形式接入港口集团35千伏变电所。预计投运后将为港口集团提供的绿色电力可达港口运营所需电力的一半以上,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20%左右,创造经济效益数千万元。这些都是江苏电力建设港口岸电示范工程的缩影。
近两年,该公司共计投入资金3300余万元建设岸电示范工程,在连云港港口打造高压岸电示范工程,在南京西坝港口、龙潭港口、泰州新华港口打造低压岸电示范工程,在无锡新安大桥高等级航道服务区、徐州新沂港头作业区、淮安洪泽湖建设标准化低压小容量岸电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岸电建设。
为减少港口岸电建设投资压力,江苏电力主动承担了港口因实施岸电项目引起的接入工程,将岸电工程纳入公司业扩办理“绿色通道”,有效推进了港口岸电推广。
“去年,我们以沿海、沿大运河以及长江‘两纵一横’为重点打造了港口岸电互联互通示范工程,并完成了内河航道水上服务区岸电互联互通示范工程建设,省内17个水上服务区共计建成标准化小容量岸电系统162套,实现‘一卡通’消费。”提起岸电工作取得的成绩,江苏电力营销部有关负责人十分自豪。
今年年初,江苏电力全力推动将内河航道水上服务区岸电互联互通工程纳入省交通运输厅2018年8大民生工程,目前已在31个水上服务区建成274套低压小容量岸电设施,并全部接入车联网平台,实现“车船联网”运营管理。

- 生物质清洁取暖潜力待挖2018 / 11 / 08
- 电动车企的两难困境:是充电还是换电池?2018 / 07 / 03
- 华北油田首批基层创新成果落地创效2018 / 04 / 11
- 孙志平代表:关于加快推广中深层水热型地热清洁供暖的建议2018 / 03 / 14
- 低油价冲击之下煤制芳烃前景如何?2018 / 02 / 07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