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电力
长江大保护助力疫情防治 有序开复工推动经济发展
投资75.9亿元,三峡集团武汉区域首批项目集中开复工
2020-03-21 19:35  · 来源:三峡集团  · 作者:  · 责编:李慧颖
      3月21日, 三峡集团位于武汉市蔡甸区、新洲区、东湖高新区的3个长江大保护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到75.9亿元。这批项目开工不仅为武汉市在疫情之后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还将为武汉市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提供保障。 

  作为三峡集团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的实施主体,长江环保集团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同时,分区分级、精准施策加快推进长江沿线省市合作项目复工复产,全力以赴促进共抓长江大保护年度工作任务,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力量。在长江沿线其他省市已落地合作项目均已复工复产的基础上,三峡集团在疫情核心区再集中开工一批长江大保护项目。长江环保集团按照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印发的《全市企业复工复产工作计划》,认真编制疫情防控方案、应急预案、复工方案,严格全面落实“五个到位”,在确保生产安全前提下有序开复工。 

  此次集中开工的3个项目分别是蔡甸东部区域清水入江PPP项目、武汉市新洲区新城镇建设PPP项目、东湖高新区光谷生态大走廊项目。这是武汉市除疫情期间没有停工的民生类项目(水电气等)之外,第一批实现开工建设、稳投资、稳就业的重点项目,建设期将提供各类就业岗位0.8万个。 

  3个项目以城镇污水处理为切入点涵盖管网修复完善、雨污分流改造、湖泊综合治理和污水处理设施新建等内容。建成后将将以实现辖区内的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为目标,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为居民提供一个生态、绿色的生存空间。其中,蔡甸东部区域清水入江工程——长江环保集团在武汉中标的首个PPP项目,总投资为15亿元,将很大程度改善蔡甸区的湖泊及明渠水质,提升湖渠的水体功能,同时减少对汉江、长江的污染物排放量,对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王琳表示,在加紧推进东西湖、汉阳、江夏区等多个长江大保护项目,加快武汉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步伐,在改善城市水环境的同时,将以规模化的投资拉动生态环保全产业链发展,提振国民经济,为疫后的武汉市启动经济发展引擎加油助力。 

  自2018年国家赋予新使命新任务以来,三峡集团围绕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以城镇污水治理和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在安徽芜湖、江西九江、湖南岳阳、湖北宜昌四个试点城市推动谋划一批重点治理项目,目前已全面实现落地建设,实现了由 4 个城市试点先行、向 16个沿江市县拓展合作、再向全江11省市转段、全面铺开的“三个阶段”转换,涉及项目302个,累计落地投资总额已达625 亿元,其中湖北开工项目50个,投资145.3亿元。今年,三峡集团在去年落地投资589.4亿元的基础上,计划安排新增长江大保护落地投资558亿元,涉及项目195个以上。到年底,三峡集团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将确保累计落地投资突破千亿大关,预计超过1150亿元,涉及项目将达500个。 

  面对疫情给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三峡集团将加大在湖北区域长江大保护事业的投资倾斜力度,确保今年累计落地投资突破300亿元,计划新开工建设项目26个,其中在武汉市落地投资突破百亿元。此外,在前期向湖北省捐赠1.6亿元防疫物资和资金的基础上,拟再安排5亿元大保护专项资金捐助湖北省,重点是武汉市,主要用于疫情之后污水管网的消杀和水环境治理等,科学有序统筹防疫和长江大保护各项工作,助力长江大保护取得实效、并助推地方政府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表示,下一步,三峡集团将坚持疫情防控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两手抓”,全力为长江沿岸人民谋福祉,全面加快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合作,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做好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贡献三峡力量。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