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重金”布局的趋势在今年已经显现。作为电网投资的主要力量,国家电网连续上调2020年全年特高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至1811亿元,可带动社会投资3600亿元,整体规模5411亿元。在加快复工复产的同时,一批工程正在力争年内核准并开工。南方电网公司(下称“南方电网”)也在加速推进以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批特高压工程加速启动
3月30日,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陕北-湖北工程”)湖北段项目正式开工,拉开了湖北未来三年新增近3000千米输电线路、1400万千瓦输电能力的特高压工程建设大幕。
据介绍,作为“特高压输电升级版”的首批示范工程,陕北-湖北工程总投资185亿元,其中湖北境内投资60亿元。涉及上百家设备制造、建筑、安装、科研单位,直接带动设备生产规模约12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超过4万个,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超过700亿元。
这是国家电网特高压建设提速的一个缩影。从2006年以来,发展特高压先后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今年来更是因为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等优势,成为“新基建”的重头戏。
2018年9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将陕北-湖北等“5交5直”特高压工程纳入国家规划。“目前部分工程已启动建设,部分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国家电网有关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据介绍,截至2019年底,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11交11直”特高压工程,项目累计投资超过4300亿元。目前正在加快建设1000千伏潍坊-临沂-枣庄-菏泽-石家庄、驻马店-南阳、张北-雄安交流工程和±800千伏青海-河南、雅中-江西、陕北-湖北直流工程,计划2020-2021年建成投运。加快推进1000千伏南阳-荆门-长沙、南昌-长沙、荆门-武汉、驻马店-武汉、武汉-南昌交流工程和±800千伏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直流工程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全部获得核准并启动开工建设,2021-2023年建成投运。
南方电网昆柳龙直流工程以及云贵互联通道工程目前也在加快推进,这两个重点项目及阳蓄、梅蓄等电源工程总投资额超过488亿元。
充电桩迎来万亿级市场机遇
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设施是“新基建”的另一大领域。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21.9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1.6万台,私人充电桩70.3万台,车桩比约为3.4:1,远低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的1:1的指标。
在“新基建”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陆续推出新举措,力促新能源车充电业务发展。
企业也纷纷抢占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南方电网累计投资31.8亿元、建成充电桩3.16万个,累计充电电量4.5亿千瓦时。据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透露,计划在未来4年投资251亿元投建充电设施,建成大规模集中充电站150座,充电桩38万个。
国家电网强调加快带动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设施建设,开展“寻找合伙人”活动,邀请符合条件的合伙人与国家电网一同共建共享充电桩。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经营范围含“充电桩、新能源智能充电、电动汽车充电”的企业将近8.2万家。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曾预测,到2030年中国电动车销售有望突破1500万辆,保有量有望突破8000万辆,届时纯电动车辆或达到6480万辆。如果严格按照1∶1的桩车比来测算,从2021年到2030年的10年时间内,需要新建桩6300多万个,形成万亿元级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电力“新基建”带动作用明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表示,加大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将充分拉动各行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开复工,有助于经济“重新启动”,重回正常轨道。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拥有57.8万家电力企业。特高压相关设备企业有15万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超过60家。
据介绍,2020年国家电网初步安排电网投资4500亿元,可有效带动社会投资9000多亿元,整体规模将超过1.3万亿元,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规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稳定社会发展预期等具有重要作用。
在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室主任伍声宇看来,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阶段及疫情过后,全社会用电用能会迎来回补,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地区,回补将更加明显。同时,以5G基站、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其他“新基建”领域均是耗电大户。特高压等基础设施开工复工是提前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准备,进而进一步保障“六稳”。
3月30日,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毛伟明在视频调研中要求,要抓住“新基建”机遇,推进特高压发展和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设施建设,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支持上下游企业发展。在日前公司召开的“十四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他也强调公司“十四五”规划要把握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认为,放眼“十四五”,西电东送仍然有着显著的市场需求,因此需要再新增一些特高压线路。他同时强调,“十四五”期间,电力系统安全要认真考虑集中式发电、远距离输送和分布式发电、就地消纳二者之间密切结合的问题,集中式与分布式的结合,远距离输送与就地消纳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支撑能源安全。

- 北京:超20万个充电桩撑起全市“充电圈”2020 / 04 / 02
- “充电难”阻碍英国电动汽车推广2020 / 04 / 02
- 天津今年将建40座公交充电站服务绿色出行2020 / 03 / 27
- 国网天津电力有序启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2020 / 03 / 24
- 借力新基建“风口” 充电桩迎来千亿元市场机遇2020 / 03 / 23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