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发展特高压输电工程。彼时,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正在商业化运行的特高压工程,也没有成熟的特高压设备和技术。意味着我国必须要走自主创新的国产化路线。
当时,特高压工程设备和技术要走国产化的道路,挑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技术难度大,特高压设备大多已达到现有电力设备设计制造的极限;可靠性要求高,特高压输电容量大,在网架结构中处于重要位置,必须具有与其容量相适应的高可靠性;前期研发基础薄弱,特高压项目启动之初,国内500千伏设备其关键的原材料、组件主要依靠进口。“在当时条件下,我国自主开发一个全新的、最高电压等级输电所需的全套设备并安全运行,极具风险。”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部变电处处长王绍武说。
为应对挑战,在国家的支持下,特高压设备的研发打破了用户与设备厂家、设备厂家与厂家等创新主体之间的技术壁垒。同时,在国家电网公司主导下,依托工程,建立了由国内多个设备制造、科研、设计、试验、建设、运行单位和高等院校、专家委员会组成的创新联合体,统一组织协调特高压设备国产化研制的工作,有效整合了国内各方的创新资源。
2006年8月,国家核准建设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主要目标即是发展特高压输电关键技术和设备的自主化、国产化。工程于2009年1月成功投运,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了90%以上。工程投运至今,经受住了全电压、大电流、长时间送电考核,以及雷雨、大风、高温、严寒等恶劣条件的考验,已经连续安全运行近5年。
2010年7月,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投产,其设备国产化率接近70%。
特高压交流、直流示范工程的建成投运,实现了我国特高压技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特高压成套输电设备的研制成功,改变了中国在电气设备制造领域长期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模式,取得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实践的全面突破,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自主创新是强国之道,我们必须把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发展的重点,需求是装备制造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资源,国内重点电力建设工程,尤其是特高压工程,将成为支撑电力设备制造业持续升级的依托。

- 中俄东线开通运营 助推油气管道智能化2019 / 12 / 05
- 销售华南:成品油管道“建设先锋”2019 / 09 / 29
- 运行三年来,自主知识产权煤制油技术运行状态良好2019 / 08 / 27
- 我国成品油管道工控系统首次全面实现国产化2019 / 02 / 26
- 美国核电禁令影响有限 长期有助于刺激我国核电发展2018 / 10 / 16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