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电力>电网
内蒙古实现“户户通电”
2013-12-20 08:59  ·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 作者:王旭辉  · 责编:系统管理员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截至12月初,以大电网延伸和风光互补两种方式供电的“户户通电”工程基本完工,近2万户农牧民告别了无电或仅有照明用电的生活。

  因地制宜解决无电问题

  “没电那些年,真是太难受了!电这东西你咋说?看不见,离不开。人家别的嘎查家家有电灯电视、电脑冰箱的,跟人家一比,我们这儿就跟原始社会似的,难怪孩子们不愿回来。就连我们自己走亲戚家串门儿,看人家上网,用电磁炉、电饭锅,心里都不是滋味儿。”说起没电时的感受,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旗牧民那木德德这样说。

  内蒙古东部地区地域辽阔,森林、草原、沙漠等地貌类型多样,人口稀少且居住分散,蒙古、鄂伦春等少数民族至今仍有部分保留游牧、狩猎的传统生活习性……这些都是蒙东地区无电户存在的原因。据了解,蒙东地区的无电户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新巴尔虎左旗等地区。

  为此,蒙东电力成立后,把加快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作为推动电力普遍服务的惠民工程,在国家电网“以大电网延伸供电为主,分散电源就地供电为辅”的原则指引下,因地制宜制订了全面解决无电问题的方案,即采用大电网延伸和风光互补两种方式。

  此外,在内蒙古西部地区,无电户主要集中在幅员辽阔的鄂尔多斯和锡林郭勒草原牧区,由内蒙古电力公司负责通电。

  风光互补为最后“盲区”通电

  据了解,经过前些年的建设,我国已尽可能通过电网延伸的方式为无电户通电。因此,相比之下,扫除最后电力“盲区”的任务更加艰难,其施工现场大多地处偏远,布点分散,部分地区海拔高,建设管理难度大,投资需求大,建设成本高。如有些偏僻地区仅住着几户人家,单为他们架一条输电线,代价太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综合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多种手段。

  蒙东电力相关人士介绍:“2013年我们着力通电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偏远的牧区和林区,距离10千伏电源点较远,冬季大雪封路后交通不便,线路运行维护较困难,传统的电网延伸方式很难奏效。”

  为此,依托当地风力和太阳能资源充足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特点,蒙东电力和内蒙古电力公司经过多方论证,确定了以风光互补供电方式为主解决无电问题,即在无电人口集中的村镇采用风光互补发电站的方式供电,对零散无电户则采用风光互补(户用型)方式供电。

  例如,对于无法实施集中供电的无电户,蒙东电力在充分估算他们基本用电负荷的基础上,采用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每户投资约2万元左右,按每户300瓦风电+300瓦光电配置,不仅可以提供照明用电,电视机、影碟机、冰柜、洗衣机、电鼓风机等生活家电都可以使用。

  蒙东提前两年“户户通电”

  此前,记者曾到呼伦贝尔采访,看到一些牧民依靠小风电、小光伏来照明。对此,呼伦贝尔供电公司农电工作部副主任郑元清曾表示:“与小风机、小光伏相比,风光互补(户用型)功率更大,供电可靠性更强,不仅可以提供照明用电,还能带动电视、小冰箱等家用电器。”蒙东电力农电专责郑涛也介绍:“‘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风光互补’工程可大幅提高牧民的用电可靠性,不仅让他们用上电,还要让他们用好电。”

  据统计,蒙东电力成立之后,累计投资2.1亿元,为4880户共19108人无电人口通了电,这一进程比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提前了两年,比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提前了一年。

  在许多牧民看来,通电也解决了生产和生活中的用水问题。如在干旱少雨的鄂托克旗,地下水位深达300多米,仅抽水用的水泵要下到地下200米左右。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