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电力>电网
《巴黎协议》落定助推能源电力转型
2015-12-22 18:35  · 来源:国网能源研究院  · 作者:魏晓霞  · 责编:王长尧

  2015年11月30日-12月12日,来自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巴黎气候大会,大会通过《巴黎协议》(下面简称《协议》),提出了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29条内容。《协议》体现了世界各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平衡,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里程碑,也是推动全球提高气候控制力度,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起点。 

  《协议》的成果亮点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温度目标。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二是资金支持。发达国家应出资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鼓励其他有经济条件的发展中国家也作出自主贡献。三是参与方式。协议缔约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实施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四是优化调整。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协议缔约方提高减排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五是法律约束。在排放量占全球55%的至少55个缔约方批准之后,新协定正式生效。 

  一、 成为新里程碑 

  《京都议定书》(2005年生效)的第二承诺期将于2020年到期,而巴黎气候大会的成果将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一个新的里程碑。 

  一是由“自上而下”强制减排演变为“自下而上”的自由减排模式。协议巧妙转移概念,将碳排放空间分配问题转变为对各国自主减排贡献的公平性评估。巴黎大会不再遵循“升温控制、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分配减排额度”的“自上而下”传统减排方式,而是在“国家自主贡献”的基础上,从各国自身出发达成新的量化减排协议;并在测量、报告与核查、全球盘点或全球审核、透明度等问题上,在公约机制基础上和体现“共区”原则。为此,巴黎会议决定成立特设工作组,负责落实《协议》的相关工作。 

  二是由空头承诺变为具有法律约束,降低了协议生效门槛,但未来执行情况仍属未知。《京都议定书》关于2020年之前承诺减排指标,趋向预先准备的行动方案关于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等问题,没有得到发达国家的积极回应和落实,成为空头承诺,而《协议》则做出定期审核各国承诺和贡献的法律约束,趋向缔约国的双向合作,互利互惠。《协议》规定只要55个国家批准就可以生效,其生效门槛远低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相应内容,但是未来该协议的法律约束和违约处罚制裁仍属于未知数。 

  三是采用滚动优化调整以及全球盘点的方式增加“自主贡献”减排力度,加速实现减排目标。核算缔约国当前全部落实“自主贡献”预案,2030年排放量降至550亿吨,却无法实现2℃的控制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缔约国必须作出更大的减排努力,将排放量降至440亿吨。所以必须采取优化调整的方式,每5年进行全球盘点,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二、 焦点争议 

  资金支持问题仍不明确。协议中资金的落实问题依然含糊不清,并未提及具体数字和路线图。欧盟与美国在出资问题上立场差异较大早在2009年歌本哈根会议上,欧盟已同意在2020年前由发达国家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的承诺并支持在2020年后如果各国提高自主减排目标,发达国家将加大出资,同时欢迎发展中国家加入。美国则坚持“只有”在发展中大国同样出资的情况下,才兑现哥本哈根的出资承诺。 

  三、 加速能源电力转型 

  《协议》提出“通过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促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普遍获得可持续能源”,加速了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对最大用能行业—电力行业产生影响。 

  可再生能源步入高速发展轨道,低碳化的能源电力转型已成趋势。协议指出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意味着缔约国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已达成政治共识,绿色低碳将成为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将对能源供给、消费、技术等方面带来影响,能源行业的重点领域电力行业也将产生颠覆性变化。清洁能源发展将推动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向非化石能源为主转变。电能替代化石能源,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实现“以电为中心”的用能模式转变,将带动绿色、低碳的能源电力转型。 

    必须通过能源电力转型以及低碳技术创新,才能提前实现升温控制。为了实现升温控制在1.5℃之内,催逼各缔约国努力加速低碳技术创新,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电动汽车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激发交通、工业等相关领域的低碳技术研发;同时推动能源替代技术的发展,从而降低温室气体减排。另外,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和装机容量的增加,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竞争力持续提升,将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范围,加速全球温室气体减排。 

  四、 中国成为减排新领袖 

  《巴黎协定》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充分考虑到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水平的不同,达成了一种最大限度照顾各方利益的平衡。而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排放第一大国,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第一大国。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后,国际社会对中国造成了较大减排压力,通过中国与国际社会沟通协作,以及应对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不断加强, 中国的减排努力已被国际社会认可,在巴黎气候大会,中国成为在气候变化国际治理体系的“领导者”。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未来五年规划的主要战略之一;“十三五规划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管理方式2017年我国启动的碳市场,以及继续推进的电力改革,都将成为国进一步深化低碳转型的重要推手。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