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电力>电网
中国电力从未披露过的细节:特高压关键装备有哪些?
2018-03-12 09:51  · 来源:电网头条  · 作者:  · 责编:刘文颖

  中国,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中国装机规模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生产、消费,中国位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利用,中国同样世界第一。生产得多,消费也多,就像网购,没有中间的超级快递,难送出难用上。

  我知道!特高压就是超级快递员,我们很熟悉!不过,超级快递员的关键装备您了解吗?

  ±800千伏换流变压器 

  特高压电网的心脏 

  ☑体长:约25米

  ☑重量:503吨

  ☑最牛实力:送电距离2000多公里。中国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已经被确定为国际标准。

  最举重若轻

  换流变压器就是直流输电的心脏,这个钢筋铁骨的特高压工程核心部件,这个重达503吨的庞然大物,这个价值千万的大国重器居然是纸做的!这种特殊材质非常脆弱,因此它的吊装必须万无一失、不能有一丝磕碰。而吊装余量仅有17厘米!我的天,特高压也太难为人了吧!人和人之间17厘米都难免有个摩擦,何况你这样的庞然大物!

  但是!我们聪明绝顶的中国电力工人们就可以挑战这项不可能!上面的人紧盯壳体不发生磕碰,下面的人确保器身凸点精准对位。这个配合默契的团队已经可以做到一气呵成,器身吊装入位仅需30分钟!

  最不差毫厘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特高压工程看似是一个铁铮铮的汉子,但每个步骤都必须不差毫厘。

  比如换流变压器制作过程中难度最高的工作——绕制线圈。听起来很简单,好像和缠毛线原理差不多,但是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台机器可以代替人工操作。纯手工揻成近直角的弯,高三米的线圈有291匝,每匝有39根导线!还必须手工完成绝缘包扎。绕制一个线圈需要30天,这可是电力设备界的纯手工高定产品啊!

  圆锥形套管与出线绝缘装置的空中对接是最耗时也最难的一步,要求一样——不能有丝毫磕碰。花了3年时间无数次测算、分析、演练,高水平制造强国需要16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中国电力企业只要8小时就能完成。

  它的兄弟±1100千伏换流变压器要大一倍。±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送电距离最远达3300多公里,每年可以满足5000万中国家庭的用电需求,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气体绝缘输电管道 

  特高压电网的血管 

  ☑重量:(单节18米)300千克~4000千克

  ☑最牛实力:首次将大容量超高压特高压电力转为地下输送,节约巨量土地资源,消除极端天气对输电安全影响……

  最巨能高效

  电力传输方式的新突破——气体绝缘输电管道,全球巨头都在挑战的技术高地。相比传统地下输电技术,效能提高了近5倍,将改变现在大型城市电力供给模式,三项技术创造世界第一。未来,您熟悉的电线可能就要变成历史了!

  全空气冷却新型调相机 

  特高压电网的定海神针 

  ☑身长约15米,体重约450吨。

  ☑最牛实力:这台新型调相机填补了动态无功补偿用新型调相机领域的世界空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提高特高压直流电网的输送能力,对保证特高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最不动声色

  调相机是什么?和相机有关系吗?头条君先甩个参考资料→喜讯!国家电网开发出全球领先的“发电机”!调相机可瞬时为电网提供其自身容量数倍的动态无功,响应速度为毫秒级。稳态、暂态等性能指标以及特殊工况适应能力,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以说,调相机就是于无声处、悄无声息地化解特高压电网的波动。

  定子是调相机的心脏,一个定子要安装144根线。一根线棒要包裹23层绝缘材料,10米长的线棒有4个弧度不同的转角,捆扎要一次成型且均匀整齐,还必须悬在空中完成。

  怎么遍地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道题超纲了!不怕!工程师们发明了绝缘材料自动包带机,可以轻松完成这项任务。绝缘材料和绝缘线棒工艺是世界发电机制造巨头们保密性最强的技术,是占领电机高端市场的重要武器,现在中国的电力行业已经站在巅峰,一览众山小。

  现在,中国已建特高压输电工程线路总距离超过3万公里,形成了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能源输送格局。中国在特高压技术、装备、标准上,正在领跑全球。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