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电力>电网
北京提前两年完成平原地区“无煤化”目标
国网北京电力举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重要指示两周年座谈会
全市启动“首都卫蓝暖心服务日”活动
2018-12-21 16:32  ·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  · 责编:王长尧

  2018年12月20日,正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提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重要指示两周年之际,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召开专题座谈会,总结北京“煤改电”工程经验及成效,并于12月21日,在全市范围内启动“首都卫蓝暖心服务日”活动,推出多项服务举措,全力保障电采暖用户温暖度冬。

  座谈会邀请北京市政府相关委办局、科研机构等能源领域专家、中央权威媒体人士、电采暖用户、设备厂商代表共聚一堂,为“煤改电”建言献策,共同谋划北京绿色发展战略的新篇章。

  北京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成效最好“煤改电”示范区

  “煤改电”工程伊始,在国网北京电力动员大会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同智就提出:“‘煤改电’工程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是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卫蓝暖心,打好这场攻坚战!”

12.21,平谷公司在马昌营镇王各庄村开展“首都卫蓝暖心服务日 ”活动,工作人员现场向百姓做宣传图片摄影:黄晓东、安晓静

  国网北京电力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重要指示,全力推动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新进程,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总体战略部署,全力推进“煤改电”工程建设。从2003年启动“煤改电”工程以来,截止2018年10月,北京地区电采暖用户超过120万户,全市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提前两年完成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北京承担清洁取暖任务和北京“十三五”期间“煤改电”任务,标志着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成效最好的“煤改电”示范区在北京率先建成。

  “国网北京电力在实施北京“煤改电”工程中,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国有企业“六个力量”,以党建高质量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社长杨英杰表示。

  空气更清洁,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煤改电”工程改造后,每个采暖季可减少散煤燃烧45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76.37万吨、二氧化硫10.86万吨、氮氧化合物3.17万吨。2017年,北京市优良天数226天,同比上一年增加28天;PM2.5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一年下降20.5%。今年1-10月,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3%,全市空气优良天数184天,同比增加8天。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副处长曾景海表示,“煤改电”后,北京地区燃煤污染实现了近零排放,产生了显著的环境效益,经过多年的努力,“煤改电”措施已经成为北京市治理PM2.5的核心支撑性措施之一,对PM2.5的浓度下降做出了突出贡献。

  百姓更受益,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煤改电”工程实施后,有效减少了以往燃煤取暖可能出现的煤气中毒、火灾等安全隐患,农村居民切身体会到电采暖清洁、安全、舒适、便捷、经济等特性。自2017年采暖季开始,“煤改电”用户低谷时段延长3个小时,电费补贴由过去采暖季后核补优化为实时补贴到用户智能表内,首都居民可以切实感受到“煤改电”带来的实惠。

  家住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的大韩继村党支部书记高立洋感慨道:“煤改电过后,我们村的环境明显比以前好多了,使用电采暖家里更暖和了,还节省了劳动力,用老百姓的话说,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们很知足。”

  电网更坚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对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居民户均供电能力由1.5千瓦提升至9千瓦,达到城市化水平。2017-2018年采暖季,农村地区户均停电时间0.75小时/户,同比减少0.47小时/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98%,同比提升0.016个百分点;户均停电次数0.192次/户,同比降低0.025次/户。农村电气化水平显著提升,用能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拉齐了城乡居民电气化差距,推动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ISO26000利益相关方全球网络联席秘书长、金蜜蜂智库首席专家殷格非谈到:“煤改电”工程实际上是一个美好生活工程,直接带来的是农村生活品质的提升,农民冬天实现了清洁取暖,其它时间可以用于提高生产水平,发展生产力,再电气化未来对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更加深远。

  为全国推广“煤改电”贡献“北京方案”

  “北京实施‘煤改电’这种清洁取暖方式,对于我国大中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城市,提供了很好地借鉴,创造性的探索出了一条实践路径。”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柴高峰表示。

12月21日,国网北京延庆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在东桑园村开展“卫蓝暖心” 服务日活动 忻煜 (3)

  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摸索,北京市和北京电力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体系。政府、企业、居民三方聚力为“煤改电”工程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和保障,在全国树立了“政、企、民”合作的北京典范。同时,围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一项项创新方案的出台与固化,标志着“北京方案”的逐渐成熟。

  配套政策有力支持。北京市政府将“煤改电”配套输变电工程纳入“一会三函”审批范畴,建立市、区、镇、村四级联络机制,打破了部门界限,提高了沟通效率。组建“煤改电”联合工作组,定期召开“无煤化”工作例会。建立“煤改电”进度协同机制,实现户内线改造、采暖设备购置安装等内部工程与外电源工程无缝衔接。形成供暖保障协同机制,各区成立“煤改电”冬季供暖保障应急指挥部,通过智能化服务指挥平台对电采暖用户取暖情况实时监测,与供电公司、设备厂家协同开展抢修服务。

  履责担当全力推动。发挥党建引领,突出党建工作与“煤改电”工作内嵌融入,发挥党员突击队和共产党员服务队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三统一、两督导、一审计”的工程管控机制,从项目申报、人员调配、物资储备、施工招标等方面统筹安排,工作环环相扣,确保工程统一指挥、整体推进。创新使用“智慧工地”管控系统,实现施工现场全天候、全方位实时监控,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服务为民,自主开发建设电费补贴系统,农村“煤改电”居民在采暖季期间低谷时段每用1度电只需要支付1角(1毛/0.1元)钱,让百姓更有获得感。落成全国首家功能最全的电能替代技术联合实验室,实验室作为国内唯一一所集焓差实验、民居环境和人工环境模拟为一体的综合型实验室,实现了理论研究、实物仿真、大数据分析三个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村镇建设处副处长李文超谈到:下一步北京将积极探索推进山区“煤改电”工作,加强技术创新,社会各方应注重从能效提升、储能技术利用、智能控制、超低温技术、新材料研发、多能混合等方面进行研究。

  开展“首都卫蓝暖心服务日” 确保百姓温暖度冬

  据国网北京电力介绍,12月11日20时30分,北京电网冬季历史最大负荷再创新高,达到2030万千瓦。突破今年1月25日创下的冬季历史最大负荷1959.5万千瓦。国网北京电力采取多项保障措施积极应对,确保北京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采暖居民温暖度冬。

12月21日,国网北京海淀供电公司在西北旺镇屯佃村开展“首都卫蓝暖心服务日”活动,对供电线路进行巡视测负荷,确保农村地区“煤改电”用户冬季取暖用电安全可靠(摄影王洋)

  目前,北京地区电采暖用户已超过120万户,国网北京电力作为北京市服务范围最广的第二大供暖企业,承担着供暖保障的重要职责。12月21日,国网北京电力在全市范围启动“首都卫蓝暖心服务日”活动,推出多项服务举措,全力保障电采暖用户温暖度冬。

  日常购电不出村。构建“线上+线下”购电渠道20种,通过掌上电力APP,北京电力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手机银行、电e宝、村邮站、村内超市购买电费充值卡等方式,实现“煤改电”用户日常购电不出村。

  应急服务全天候。全市“煤改电”村安排抢修点达到安排抢修点271个,专项应急救援队225支,抢修人员2415名,发电车214辆,配备低压快速接入装置286套,抢修人员到达现场时间不超过30分钟,确保5小时内恢复供电;对于“煤改电”用户通过电力管家、95598、12398、12345等服务渠道反映的诉求建立快速处置、一次解决的工作机制。通过95598、“掌上电力”APP提供24小时应急送电服务,确保1小时内下发成功。

  多方协同保供暖。村村设立电力管家,形成与采暖设备厂商维修网点热线联系机制,及时对供电、采暖设备进行抢修服务,为“煤改电”用户提供更高效的协同保障服务。

  党员上门送服务。在“煤改电”村建立共产党员服务队136支、服务站492个,服务岗1056个。负责“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应急故障处置、电网运行维护,及时消除隐患风险、走进用户家中进行宣传,开展志愿帮扶,为特殊群体、孤寡老人提供上门送爱心服务。

  供电可靠有保障。针对“煤改电”负荷增长,逐条线路、逐个村庄、逐个台区编制“煤改电”供电保障“一线一案”、“一村一案”,落实发电车应急接入及台区故障处置的应急部署,明确Ⅱ级、Ⅲ级、Ⅳ级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对“煤改电”线路、台区负荷监测,及时治理设备运行问题,全力做好 “煤改电”用户度冬保障。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