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电力>电网
北京电动汽车首次用上青海绿电
预测到2025年可消纳近300亿千瓦时绿电
2019-10-17 15:54  ·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李文华  · 责编:闫志强

  中国能源网讯 记者李文华报道 当前,我国的电动汽车及充换电服务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车桩网智能互联、绿色智慧出行成为新趋势。如何实现“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一直是电网和充电服务运营商的重要使命。

  10月17日,是全国第6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由国家电网主办的“智慧车联网+绿电扶贫”公益活动在北京举行。北京地区电动汽车将首次用上西北地区的7000万千瓦时绿电,预计减少标准煤燃烧2.0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72万吨。据了解,本次绿电扶贫电力全部来自青海省光伏扶贫电力。

全面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

  “摆脱贫困,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国家电网公司始终把服务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从开展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到打响“三区两州”电网攻坚大会战,再到制定实施阳光扶贫行动计划,在扶贫工作方面采取了系列举措,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在青海等地开展定点扶贫和光伏扶贫,大力推进扶贫电站建设和电力消纳,惠及了10多万贫困人口,为贫困农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韩君在致辞中指出。

  韩君认为,此次发布的绿电交易服务产品,把国家扶贫事业和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是国家电网公司作为负责任央企和能源革命先锋的一次创新实践。通过技术创新和多平台系统的协同,实现了聚合离散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参与跨省跨区电力交易、定向消纳西北地区扶贫绿电的设想。同时,这一产品通过创新引领,是推动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友好互动、绿色变革,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全面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的一次生动体现。

积极培养绿色能源消费新模式

  “国网电动汽车公司成立近四年来,已建成全球接入充电桩数量最多的智慧车联网平台,为超过180万用户提供便捷、可靠的充电服务。作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主战场和国家电网公司新兴业务,我们一直致力于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友好互动,积极引导电动汽车用户参与清洁能源消纳,加快推动形成以电为中心的清洁、绿色、高效的能源消费新模式。”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全生明在致辞中指出。

  全生明表示,今年以来,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研究并启动了“依托智慧车联网平台,聚合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工作,并纳入国家电网公司2019年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重点任务。在国家能源局和各省市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前期已在重庆开展绿电交易试点,积极探索实现“新能源车用新能源电”的技术和交易路径,完成了交易电量4000万千瓦时。

  青海100%清洁电力外送已超过100亿千瓦时

  绿电是绿色电力的简称,通常指利用风机、太阳能光伏等特定的发电设备,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能源转化成电能。国家电网公司依托智慧车联网平台,开发建设负荷聚合运营系统,引导调度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通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交易平台,实时功率预测与动态最优匹配,开展自动化、智能化的绿色电力交易,实现电动汽车对清洁电力的定向消纳,对于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培养绿色能源消费模式以及助力深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西北地区“绿电”发展经过长期努力,仅去年以来,青海清洁电力外送超过100亿千瓦时,刷新连续360小时100%清洁电力供应新的世界纪录。

  据介绍,来自智慧车联网平台的绿色电力交易,为青海新能源消纳找到了一条新路径。国网电动汽车公司打通了电力交易平台与车联网平台的信息共享融合通道,实现了供应侧、需求侧聚合优化和双向互动,促进新能源消纳。据国家电网预测,到2025年可消纳近300亿千瓦时绿电。

开辟可复制可推广精准扶贫新思路

  智慧车联网平台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重要实践。如今,智慧车联网早已不限于车与车、车与人、车与城市的交互,更是车与电网、车与能源的互联互通。据介绍,在活动期间,国家电网用户只要通过e充电APP进行绿电充电,完成充电支付即可享受优惠券返现,用户还可以通过“e充电”自愿参与扶贫捐款,用户捐助款项将全部捐赠给青海省当地扶贫慈善项目,用于青海当地扶贫及民生改善项目。

  另外,在此次扶贫公益活动中,国家电网开辟出以泛在电力物联网连接深度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新思路。通过积极引导电动汽车用户参与绿电交易和电网扶贫公益活动,既可以有效促进清洁能源电力消纳,又可以运用电动汽车用户社群传播,调动用户积极性,为广大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扶贫捐助的渠道。这一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模式,将一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局面。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