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电力>电网
一个微调增,“盘”出百万效益
——国网南平供电公司人力资源动态调配机制推行侧记
2020-08-28 19:32  ·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  · 责编:李云鹏

  8月12日,在南平市延平区110千伏杨长线13号铁塔施工现场,袁俊灵和他的五位队员在南平供电公司闽延电力建设公司自建施工班组技术骨干罗家锋的指导下,正在30多米高的铁塔上娴熟地安装防震锤等金具。

  袁俊灵是南平供电公司运检部输电运维班成员,从事输电运维检修工作已经有7年多时间。从今年7月开始,他和运检部输电班的另外10位同事一起,被“盘”到了南平供电公司闽延电力建设公司自建施工班组。明明是在运维部门的运维班组,为什么会跑到施工单位的施工班组?而且还是被“盘”过来的?这就要从南平供电公司今年下半年刚推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机制上说起。

  《增广贤文》有云:“树挪死,人挪活”,在当今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最核心、最重要的资源的背景下,如何盘活人力资源,发挥员工最大工作效能,已经成为了企业降本增效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今年国网福建电力年中会报告中,福建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永香强调,要把深化改革、搞活机制作为关键,大兴提质增效之风,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全员、全业务、全系统开源节流。在下半年工作中,南平供电公司将谭永香董事长报告精神充分融入工作实际,以内模市场建设为出发点,深化推进“提质增效、降本节支”专项行动,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南平供电公司根据输电运维业务与技改、大修等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每年7月至次年1月期间,属于输电线路维护任务较轻,而又是电网建设黄金期这一时段,在保证所辖输电线路运维质量的前提下,从运检部输电运维班抽调一批检修技能突出的运维人员,补充到闽延电力建设公司自建施工班组,进一步充实施工队伍力量。

  记者了解到,目前首批抽调人员为11人。那么在这人员一进一出的情况下,对人员增加的闽延电力建设公司自建施工班组和人员减少的输电运维班,有什么影响?他们又该如何调整工作?下面,就让我们跟着记者的镜头,深入两个班组一探究竟……

  闽延电建自建施工班组,人多了,工程量增加了,效益提高了。

  闽延电力建设公司副总经理蔡国雄介绍,他们的自建施工班组原来只有18个人,在平常施工时,如果是进行立塔施工,可以组成两个立塔组,而如果是进行架线施工,则只能组成一个架线组。而现在新增加了11个输电班的检修人员,在开展立塔工程的时候,就可以按“6+3”模式组成三个立塔组,就是6名原来自建施工班组人员加上3名调配来的输电检修人员。而如果是进行架线施工,则可以按“9+6”模式组成2个架线组,即9名老队员加6名新队员。

  “按这种组合模式的话,等于是我们的立塔组力量增加了0.5倍,施工组力量增加了1倍,人员多了,我们的工程量的完成率自然也就提高了,那效益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蔡国雄介绍说,由于输电检修专业和他们施工作业不论是在施工工艺,还是在施工环境上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前两年,这11名刚转到自建施工班组的检修人员每个人所创造的产值仅有老队员的一半,即每位新队员每月差不多能完成2.5万元的产值,11名新队员一个月就可以为闽延电建设公司完成27.5万元的产值,也就是说,在第一年的每年7个月施工期,这11名新队员每年可为闽延电力建设公司完成210万元的产值。而从第二年开始,因为技术娴熟了,这11名新队员的技艺已经可以达到自建施工班组老队员的手艺了,每人每个月就可完成5.2万元的产值,7个月就是36.4万元,11人就可完成近400万元的产值。

  从企业层面讲,人员增加了,队伍力量增强了,可完成的施工量也就增多了,效益自然就提升了。

  那对于像袁俊灵一样被调配的个人来说,从检修专业跨到施工专业,对他们个人又有什么影响和变化呢?我们来听听袁俊灵是怎么说的。

  12日,在110千伏杨长线13号铁塔施工现场,在安排了纪联春等四名队员上塔作业后,袁俊灵在塔下安全地带与记者聊起了他们的感受。袁俊灵介绍说,这是他转到施工班组后,第五次参加施工作业。原先他们在输电运维班从事的维护、检修工作会更简单些,都是事先发现了缺陷后,制定相关检修计划,再按计划进行检修,一切都是事先有准备的,按着计划实施,工作量也很明确。而每个运维班组所要维护的线路都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对于检修环境也是熟悉的。而现在转到施工班组后,每次施工前,只知道要到哪里开展立塔或架线施工,立几基塔,架几条线,不知道具体有多大的施工量,而且每个施工点的环境都不同,每次施工都是新的环境,都要重新熟悉。

  从工艺上讲,原来的检修比较单一、固化,就是把旧的、坏的换成新的,什么坏了就换什么,就只是简单的更换作业;而现在的施工作业,是从零开始,从最小的一个螺丝、一根塔材,一步步地组立起一整座铁塔,而且不同类型铁塔的施工工艺不一样,不同地理环境立塔的要求也不一样,工艺就较原来的检修复杂了非常多。

  从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上对比,工作量比原来大了非常多,原来就是更换几个螺丝或绝缘子,最多半天时间就可以完成。现在立一基铁塔,单单螺丝就要拧两三千个,外加塔材组立、金具安装、导线架设等诸多内容,一项工程下来,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而且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工作量比原来大了很多,工作强度也强了很多。

  由于当天天气炎热,室外温度高,在与记者聊了一阵后,袁俊灵就赶紧上塔,与塔上队员一起加快金具安装工作。

  塔上,由一名自建施工班组的老队员罗家锋带领着五名新队员进行安装工作。罗家锋,大专文凭,今年25岁的他已经有了七八年的施工经验,是施工班组里的技术骨干。在中午1点多,大家回到地面上吃午饭的间隙,记者找罗家锋了聊了聊。他说,这些新调配来的队员,因为原来在输电运维班从事的也是检修的工作,对避雷器、防震锤、绝缘子等这些金具的安装工作原来就有接触过,虽然工艺上有差别,但有一定的基础,所以上手还是比较快的,基本上跟他们一说,他们都知道怎么安装。

  纪联春,也是从输电运维班被“盘”到闽延自建施工班组的一员,今年44岁的他,已经有了14年的运维检修经验。他说,虽然现在工作强度比原来大了很多,而且施工工艺跟以前也有些不同,但是他们原来都是从事线路巡视、检修作业的,知道铁塔的哪个部位的金具更容易发生缺陷,因为有先见之明,所以他们就更容易发现施工中存在的缺陷,在安装的时候就会更加注重工艺和手法,尽量做到精细、完善,从而也能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长些。

  可以说,这些有一定检修基础的新生力量的加入,不仅让闽延电力建设公司的效益增长了,也让电网施工的工艺更加精细化,一些设备、备件的使用寿命变长了,从而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电网维护成本。“我们要通过精准盘活人力资源,实现团队效益最大化。”南平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梁富光说。

  作为受益方的闽延电建设公司党支部书记吴志钦,对输电运维人员调配到自建施工班组的创新做法是持肯定态度的,他说,从企业层面讲,优化了队伍的组合,加强了自建施工班组的力量,提升了施工队伍的素质,也提高了企业的产值和利润。从员工个人层面讲,一方面提升了员工吃苦耐劳的精神,提升了员工的思想认识,同时员工个人技能得到更全面的提升,实现了一专多能;另一方面,工作量大了、强度提高了,员工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这是一个企业和员工双赢的创新举措。

  人多好办事,工作好安排,这是对于增加了人员的闽延电力建设公司施工班组来说的。那对于被抽调了人员的输电运维班组,他们人员一下少了11人,现有班组成员的工作量一下增加了不少,那会不会导致工作效率变低,班组成员工作积极性降低等现象呢?且看南平供电公司运检部输电运维班如何解决……

  运检部输电运维班,人少了,工作质量不降,收入和积极性都提高了。

  8月8日一早,南平供电公司运检部输电运维二班的8名班员全体出动,他们当天的任务是对110千伏杨长线全线19基杆塔进行登杆(塔)检查、进行线路通道清理,同时更换同塔双回路其中一回路的色标牌,并为17、18号塔安装安全备份线夹。

  这是在被抽调走3名班员后,输电运维二班开展的第一次检修工作。班长徐俊民告诉记者,他们班组原来共有11名成员,现在就剩8名了,而被抽调走的3人的工作量就叠加到了现在班员身上,原来他们每个人维护的输电线路大概在40公里左右,现在每个人增加到了57公里左右,一人多了17公里。针对现在人员减少后,人均工作量上升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徐俊民说,针对这一情况,他们会更加科学地安排工作,将简单的工作任务合并,对每项工作的工作量进行准确测算,合理安排,精细化检修,从而保证了人员工作效率最大化。同时,他们会增加无人机巡视率,原来需要班员上塔检查的工作,更多的采用无人机进行,极大地减少了巡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只是输电运维班一个班组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采取的应对措施,南平供电公司运检部输电室总共有6个运维班,在总体人员减少的情况下,作为主管部门的输电室,又该如何应对?

  作为南平供电公司运检部输电室主管,伍鹏告诉记者,他们目前正在实施的输电人员跨部门、跨专业交流的工作机制,是动态的调整,并不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在每年7月到次年1月,是输电线路维护任务较少的时段,而这一时段又正是电网建设的黄金期,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将输电运维人员调配到闽延施工班组去,充实施工力量。而在每年的2月到6月,输电线路维护的繁忙时期,这些被抽调的人员则又回到原来的输电运维班从事原来的工作。同时,在7月到次年1月期间,如果输电线路遇到大型检修任务或验收工作,作业人员不足时,在与闽延电力建设公司施工班组协调商定后,被抽调人员则回到原班组配合开展检修、验收工作。

  “我们会分批安排不同的人员到闽延电建施工班组去参加电网建设,这些班员在施工班组经过7个月的施工现场操作,个人技能水平得到了更全面的提升,而且对线路和杆塔的各个细节基本上都能摸的一清二楚,这样,等他们再回到输电运维班维护线路的时候,就能快速判断故障或隐患,极大地提高了线路运维水平。”伍鹏对这些抽调的人员是充满了希望。

  伍鹏介绍说,输电运维班原来负责线路现场运维人员有48人,被抽调11人后,现下降至37人,人均线路运维公里数就由原来的每人40公里,上升到了每人51公里,下半年待整改缺陷由人均70处增加到了89处,运维工作量上升了27.5%。

  针对现阶段运维人员总体工作量增加这一现象,伍鹏根据线路巡视维护和检修、验收不同情况,充分挖掘内生动力,合理利用人员抽调期间现有的班组资源,采取了相对应的保障措施,确保输电线路运维质量。

  针对线路巡视维护方面,伍鹏是这么安排的,他推出了“设备主人制”,被抽调人员巡视维护的线路路段由各班长根据线路分布、运维强度等分配给班组其他人员进行巡视维护,工作量分配后,需履行移交手续,抽调人员需书面详细交代移交线路存在的缺陷、隐患,特殊区域及运维注意事项,移交后双方确认签字。抽调期间发生线路故障等事件的运维责任由交接人员承担,若因未交代清楚线路运行情况而导致的运维责任,则责任均分,由双方共同负责。同时,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线路运维工作,增加无人机巡检频率,适航区段实行无人机巡检全覆盖,加强无人机故障查找工作,充分利用在线监测系统加强对线路的监测,以补充人工相关工作的不足。

  在线路检修和验收方面,对超出班组人员承载力的工作,伍鹏则会协调安排其他班组人员补充到开展检修和验收工作的班组,同时,推进无人机在线路验收中的运用,提高线路验收效率。

  人员变少了,工作量增加了,为了落实减员增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抽调人员在抽调期间,其工资、绩效由闽延电力建设公司负责发放。抽调人员的原工资、绩效等应发工资额度总量,纳入输电运维班组的绩效池进行绩效激励发放,其中60%纳入输电运维班的月度绩效池,每月根据班员增加的工作量进行绩效考评、发放;剩余40%纳入输电运维班年度绩效池,根据员工的全年工作表现情况开展年终绩效考评并进行绩效发放。人员少了,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蛋糕”也变大了,班组人员收入增加了,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企业也实现了减员增效的目标。

  “我们就是要引导我们的青年员工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吃劲岗位上,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南平供电公司总经理熊益红指出,人力资源浪费是企业最大的浪费,在目前企业普遍出现结构性缺员的形势下,这种动态地调整人员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节约企业成本,提高员工队伍活力,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效能,创造最大价值,从而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的双赢。(陈书忠  李娟)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走向我的小康生活.jpg
34e1ed201302e35c880cd976cf7a656.pn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