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电力>核电
新闻调查:多国专家评析“核雾染”
2014-01-22 17:00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雾霾的出现让中国人关注,一条声称含铀煤矿燃烧后的放射性粉尘导致雾霾的“核雾染”谣言最近被抛了出来,蒙蔽了一些人。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多国专家,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评析表明,所谓“核雾染”没有科学依据。

  “核雾染”说并不成立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安妮·布瓦纳尔和同行这个月刚在学术刊物《地球物理通讯》上发表一篇论文,通过分析卫星观测数据指出,中国华北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成分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和硫酸铵气溶胶等,根本没有提到有放射性物质。这个研究结果直接反驳了“核雾染”谣言。

  布瓦纳尔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再次确认:“MetOp气象卫星所携带的红外探测器并没有观测出中国的大气污染物具有放射性。”

  美国佛蒙特法学院中美环境法合作项目副主任林燕梅说,火力发电厂与雾霾的关系主要是,其释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固体颗粒物等可能导致雾霾,采煤、洗煤和运煤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也可能对雾霾有贡献。但是,“我们很少听到有关煤炭燃烧释放放射性元素对雾霾产生的作用,没有看到相关研究”。

  俄罗斯科学院研究员卡尔瑙霍夫认为,中国雾霾的重要成因可能还是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气象条件的改变。他提到,全球一些煤矿中确实含有极少量的放射性铀,但含量并不比普通土壤或岩石高。况且燃煤电厂都装有清洁过滤系统,微乎其微的放射性物质经过有效过滤,可以避免对人体和周围的环境造成危害。

  含铀煤可安全利用

  对于此类含铀煤矿能否安全利用,美国和俄罗斯都进行过相关论证,并出台具体规定。

  美国地质勘探局曾发布一份名为《煤和粉煤灰中的放射性元素》的报告,指出煤炭虽然可能含铀,但一般与普通土壤和岩石中的含铀情况差不多。报告指出,一般而言燃煤产生的辐射剂量“相当少”,对于常用作建筑材料的粉煤灰,其放射性与传统建筑材料如花岗岩或红砖“并无显著不同”。

  报告的结论是:“煤炭与粉煤灰中的放射性元素不应成为警报的来源。绝大多数煤炭或大多数粉煤灰含有的放射性元素以及相关的放射性并不比普通的土壤或岩石更高。”

  俄罗斯赤塔州的乌尔都煤炭产地自1986年起开始工业化采煤,专家们研究了当地煤炭在热电厂中燃烧的情况,根据铀元素含量和放射性活度把煤炭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消费用煤,放射性活度低于每千克123贝克勒尔,可用于日常生活;第二种为能源煤,放射性活度低于每千克1230贝克勒尔,可用于热电厂;第三种为混合煤,放射性活度更高,需注意其粉煤灰不可用于建筑。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陈晓秋披露的数据,“全国煤矿放射性核素含量数据库”的统计结果表明,全国煤矿煤样的铀238放射性活度的平均值是每千克79.5贝克勒尔,中国的煤炭完全可以安全利用。

  科学不能只靠想象

  由此可见,“核雾染”导致中国雾霾的说法不能成立,煤矿中含铀并非特殊现象,这样的煤炭能够安全利用。那为什么会出现“核雾染”一说呢?该网文作者马可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是这样说的:“(含铀煤矿和雾霾等)这几件事结合起来,再加上我的物理功底、物理直觉,我灵机一动,觉得这之间必然有联系,马上联想到核辐射可以电离气体分子,而电荷可以促使雾霾发生。”

  且不说有媒体调查显示马可安个人简介中“物理博士”的头衔存疑,单凭“灵机一动”,没有详细的调查和数据支撑,就在人们高度关注雾霾时发表如此耸人听闻的言论,不能算是科学的态度。

  诚然,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但讨论科学问题不能只靠想象。按照学术规范,有想法后先叫“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获得数据,分析后得出证实或证伪的结论,这个过程应该如实描述在论文中,论文经过同行评议后发表在学术期刊上,才算是得到科学界承认。

  但遗憾的是,近来在一些与科技有关的大事发生后常出现此类“想象”,如日本大地震和核事故后,由于碘有一定的防辐射效果,就有人“想象”吃加碘盐能够防辐射并抢购加碘盐,而没有思考需服多少碘、盐中含多少碘和碘究竟有多大效果等问题。从“谣盐”风波到“核雾染”谣言,希望人们在看清真相后能够将之当作又一个提高科学素养、增强科学精神的契机。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走向我的小康生活.jpg
34e1ed201302e35c880cd976cf7a656.pn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