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电力>核电
中核代表委员关心些啥问题
2016-03-07 10:42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作者:朱雪蕊  · 责编:发电
建设乏燃料公海铁运安全输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纪
      中国能源报:未来我国乏燃料运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朱纪:随着国内核电规模化发展,乏燃料累计量和外运量将持续增加。预计到2020年,核电每年产生乏燃料量将达到3000多组,累计量将达到19000多组,外运需求量约610组。到2025年,外运需求量将达2300组,需采用百吨级的乏燃料运输容器运输100多容器次,远超目前每年2-4个容器次的规模。
      如2025年当年,要从核电站外运近1000吨乏燃料,是现在年运输规模的20倍以上,如采用公路运输,每天将有4-5支运输队伍在东南沿海至西北地区的公路网低速运行,将给这些地区的交通运输、经济活动带来较大影响。
      乏燃料运输是公众环境中实施的流动性活动,公众和政治敏感性强、接口众多,影响因素多变而复杂,安全要求高,政府的监管也很严格,建设满足我国核电长期发展需要的乏燃料安全运输体系非常重要。
      中国能源报:乏燃料安全运输体系包括哪些运输方式?其优势是什么?
      朱纪: 根据国际经验,公海铁联运是大宗乏燃料远距离运输的最佳方案,法国、英国都有成熟经验。但目前中国仅实现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海运的相关标准、规范还未建立,铁路运输和海运所需的硬件设施(包括中转港、专用铁路车辆、专用船等)还未规划建设,难以适应迅速增长的乏燃料运输需求,因此必须尽快引入铁路和水运等新的运输模式。
公海铁联运的模式可以减少对环境及公众的影响,同时减少对其它运输作业的影响,便于优化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乏燃料运输的安全,同时更为经济可行。长远来看,也便于培养乏燃料运输专业队伍,有利于我国乏燃料后处理产业化发展。
      中国能源报:今年两会,关于乏燃料联合运输,您的建议内是?
      朱纪:首先,建议尽快制定落实乏燃料运输体系建设规划。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制定并发布乏燃料运输体系建设规划,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乏燃料运输规模为目标,建立适应我国核电规划和布局的乏燃料运输体系的建设行动计划,并安排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予以全面资金支持。
其次,应尽快研究制定乏燃料铁路运输和海运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根据运输需求测算,应在2022年前后建成公海铁联运模式。但然而我国在乏燃料铁路和海运方面几乎是空白,不利于运输体系的规范建设和运营。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协调,提前布局,尽早启动,尽快开展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在核领域设立国家实验室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 万钢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核科技是战略高科技,具有综合性强、覆盖面广、多学科交叉、带动性强等特点,对我国国防建设、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就建立国家实验室进行了说明,并专门列举美国国际知名核实验室——阿贡、洛斯阿拉莫斯、劳伦斯伯克利等国家实验室。中核集团下属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是国防科技工业的两个基地,前者是基础性综合性核科研基地,后者是核动力研发基地,与美国能源领域的国家实验室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我国应借鉴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的成功经验,积极部署核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对此,万钢建议: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核领域国家实验室的定位、使命、任务与体系架构。核领域国家实验室应主要围绕国家战略核安全与核能可持续发展,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公共科技产品和核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重点包括核安全战略支撑技术、先进核能与核燃料循环技术、核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等。
      二是依托现有机构组建实体性核领域国家实验室。核领域国家实验室应是体量较大、学科综合交叉、拥有一流的大型科学装置的实体机构,独立运行、联合开放,能发挥“核心、引领、带动、示范”作用。因此,可依托现有的科研机构,进行升级改造,组建国家实验室。
      三是完善国家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机制。由于核行业的特殊性,应加强核科技发展的国家战略引领和系统规划;加强核行业的统一归口和集中管理,避免重复建设、资源分散和无序竞争;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核科学基础研究,保证大型核科研设施的运行经费稳定和高效使用。
 
建议“十三五”初启动内陆核电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桃花江核电公司总经理 郑砚国
      关于内陆首批核电项目准备情况,郑砚国介绍,自2008年2月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下发同意湖南桃花江、湖北大畈和江西彭泽三个内陆核电项目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的文件以来,这三个项目已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比如湖南桃花江核电项目,设计、设备采购制造、现场施工准备等与项目开工相关的各项硬件、软件工作全面实施完成,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9亿元,完全具备开工条件。同时,湖南省各级党委政府一以贯之全力支持;项目公众沟通及核电科普宣传有效实施,当地民众普遍支持并且十分期盼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根据国家“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思路,鉴于核电的固有安全性、AP1000依托项目技术问题已全部解决、湖南能源的现实需求、湖南桃花江核电项目准备的成熟度及公众可接受度等实际情况,郑砚国建议科学有序安排启动内陆核电建设:国家能源局在三门1号机组冷试完成后给予项目复函,批准项目重启准备工作,以便核电企业正常有序开展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待三门1号机组发电后,核准内陆核电项目开工建设。
      郑砚国指出,目前,AP1000依托项目的设计已经固化,制约工程进度的设计问题已全部解决。“按照计划,三门1号机组将于2016年6月完成冷态水压试验,2017年2月首次并网、5月投入商运。”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走向我的小康生活.jpg
34e1ed201302e35c880cd976cf7a656.pn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