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电力>核电
媒体讲好故事 专家主动发声
——对涉核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一些认识
2017-03-10 20:05  ·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孙越隆 饶倩蓝  · 责编:发电

   2011年3月11日,受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生海啸的影响,福岛核事故发生。一转眼六年时间过去,每到3.11这一时间节点,都是涉核新闻和涉核舆情信息的高发期。特别是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巨大阴影加剧了公众对核电的恐惧,导致涉核项目在我国发展受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众陷入“谈核色变”的误区。

  2月3日,某网站以《史上最大值:福岛一核安全壳内推算出高辐射量》为题,写到“转引日媒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本月2日透露,在对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反应堆安全壳内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时内部空间辐射量推算为最大每小时530希沃特。这是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以来观测的最大值。”该报道继续指出:“据悉,在这一高强度的辐射量下数十秒即可致人死亡,证实发生事故的反应堆内情况极为严重的同时,再次凸显反应堆报废作业中取出燃料碎片的难度之大。” 

  2月13日,某通讯社以本社东京电,用《中国驻日使馆发布福岛核辐射提醒 建议中国公民妥善安排出行计划》为题,写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12日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福岛核辐射的提醒,建议在日侨胞及赴日中国公民妥善安排出行计划。提醒说,近期,日本媒体多次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安全壳内辐射量达到高值,引发我在日侨胞及访日中国游客担忧。” 

  短短十余天时间内,相关消息被网络大量转载,有新闻媒体为搏人眼球,断章取义的以“福岛核电站又出大事了”、“530希沃特这一高强度辐射值数十秒既可致人死亡”、“机器人在内仅能存活两个小时”、 “东京辐射增加,已超过切尔诺贝利”等负面言论引起公众恐慌的,不少人因此取消了赴日旅游的计划。 

   “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是习近平同志要求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之一。公众一般都会有“谈核色变”的心态,特别是在2017年,国家加大核能宣传力度的良好外部形势下;为此,新闻媒体、领导专家学者都应齐心协力来做好涉核新闻的宣传报道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方面,媒体要讲好专业故事。有的主流新闻媒体囿于自身专业水平,对一些涉核新闻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就是要按照习近平同志指出的“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那样去做,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跑核工业口的记者多与核工业的领导和专家交朋友,多向领导和专家学习涉核知识,用公众看得懂的语言做好传播工作,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新闻媒体要切实发挥为核工业领域领导专家学者与公众交流沟通的主渠道和大平台作用,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2月16日,人民日报记者冯华以《核工业发展 安全有保证》为题,采访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文章写道:“近期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暴露出的问题再次引发民众关于核电安全性的担忧。王毅韧对此表示,这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后遗症,福岛核事故是一个极端自然灾害加人为处置不当叠加的结果。‘如果当时海啸、地震发生后,相关措施到位,今天这种局面是可以避免的。’” 

  紧接着,中新社记者庞无忌于3月8日以《中核董事长:中国核电安全度高 飞机撞也不会泄露 》为题,报道说:“中核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寿君8日在北京表示,日本福岛核泄露事故发生后,不少人出现‘谈核色变’倾向,但其实中国核电站的安全程度非常高,‘即便遭受飞机撞击,中国在建和运营的核电站也不会出现泄露。’……王寿君在当日的记者见面会上称,日本福岛核电站与中国现在在建和运营的核电站有极大的差异。”文章另外介绍道:“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刘永指出,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源于三个主要因素:其一,这个电站是第一代核电机组,反应堆堆芯比较落后,安全防护方面存在一定隐患;其二,这次事故是在地震和海啸叠加的极端条件下发生的;其三,日本方面应急举措不到位,导致其成为人类的灾难。” 

  新闻媒体还要对不了解情况的公众及时宣介,对其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及时引导和纠正。2月13日,科技日报记者瞿剑以《福岛核事故开始秒杀人类?专家称辐射量“爆表”与外界无关》为题,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辐射防护专家潘自强研究员,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解读。潘自强院士坚定的说:“第一,这不是“新闻”——熔穿发生在事故当时,而不是最近;第二,2号机燃料芯块、包壳、压力容器虽有损坏,但发生位置还在钢制安全壳之内……在安全壳内,对外界就是安全的。”  

  新闻媒体通过与核工业的领导专家学者建立合作渠道,及时呈现事件真相,通过专业的声音需要通过权威的传播途径发出,对于专业和正确的科学言论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也给公众吃个“定心丸”,可以大大稳定公众的不良情绪。 

  另一方面,专家主动发出声音。核工业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领导专家学者最了解行业内最新的知识、最前沿的科学进展,而且他们最有资格告诉公众,解答新闻媒体记者最为关心的热点科学或相关社会问题,揭露伪科学。 

  领导专家学者要善于在重要时间节点,在国内外主流新闻媒体上主动发出声音,引起公众的关注。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在全国“两会”期间,对科技日报记者杨雪介绍的情况,被以《消除“谈核色变”阴影 需要专业人士发声》为题刊登在3月7日的《科技日报》上,文章介绍道:“‘还有攻击核技术的,说人在核反应堆里十几秒就没了。’贺禹说,‘那里面本来就不是人去的地方!火电厂的锅炉里人也不能去啊!’”文章同时还报道了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副所长张德兴委员的说法:“他看到日本海里生物变异的传言,鱼都长得超级大。‘我就是搞生物进化的,这种概率非常低。’张德兴觉得这些谣言不靠谱。”  

  专家学者除了运用传统新闻媒体发声,也可以在新媒体上主动发声。2月28日,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学刚以《东京辐射强?有图有真相!》为题在《客观日本》网站上发出在东京和北京测量不同地区的辐射值照片,以此说明福岛核电站核心区域辐射值的确很高,但是其他地区例如东京,都维持在安全的水平。刘学刚副研究员毫不含糊地说:“这些照片反映的事实是:东京和北京相比,两地辐射水平基本相当。如果北京的辐射是安全的,那么就不必担心东京的辐射危害。”通过现场的照片,也让公众消除了东京辐射强的误解。 

  习近平同志说过:“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因此,不但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也要转变公众沟通观念,创新宣传报道方式,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做好涉核宣传舆论引导工作。 

  “笔墨写盛事,华章著未来。”要让公众远离“谈核色变”的误区,涉核新闻的宣传报道工作事关重大,只有新闻媒体讲好专业故事,领导专家学者主动发出声音,才能营造出国家高度重视核安全,确保我国核安全万无一失的良好涉核宣传舆论氛围,进一步推动我国核工业做优做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作者供职于中核瑞能公司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走向我的小康生活.jpg
34e1ed201302e35c880cd976cf7a656.pn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