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电力>核电
罗德隆谈核聚变:可满足人类千亿年能源需求
2017-05-17 11:04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杨珺  · 责编:王长尧

  12日,在2017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简称“2017创交会”)期间,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ITER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接受了记者采访,对中国参与世界级核聚变项目原因及核聚变前景发表了看法。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当今世界科技界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而开展的重大国际合作计划,也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ITER计划于2006年正式开始实施,历时35年,其中建造阶段10年、运行和开发利用阶段20年、去活化阶段5年。中国于2003年开始,作为首批参与项目的七国之一,加入该计划。

  12日,罗德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中国加入该计划的意义。他表示2003年加入该计划时投入了100余亿元人民币,“当时科技部一年的项目投入也才200多亿元人民币。之所以用如此大的金额投入核聚变项目,一是想将我们的科研人员带到更高的平台,与此项科技的世界级科研人员共同进步,二是我们在核裂变技术上落后于其他国家多年,不想在核聚变技术上再次落后。这项技术对于我们优化能源结构来说非常重要。”罗德隆表示。

  据罗德隆介绍,由于核裂变以金属铀作为燃料,目前其储存只能供世界使用100年。同时核裂变反应物质分解速度很慢,半衰期达到上万年甚至百万年,因而出现了切尔诺贝利及福岛等核辐射事件。而核聚变物质的主要来源是海水中氢的同位素,“一公升海水提取出的这种物质通过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公斤汽油”。罗德隆表示,同时,聚变物质的半衰期只有几十年,对人类来说危害小很多。此外聚变过程中材料可自己冷却,生产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

  “如果核聚变成功的话,未来五十年将能够广泛使用。据我们测算,运用这项技术科维持人类能源消耗一千至两千亿年的时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走向我的小康生活.jpg
34e1ed201302e35c880cd976cf7a656.pn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