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网讯 | 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委托,由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承办的“地浸采铀良好实践、安全与监管国际研讨会”10月9日在北京开幕,为期五天的会议旨在帮助参会成员国了解目前地浸采铀中全周期管理、技术、安全、规章方面及地下水保护和修复等情况,进一步获取天然铀生产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在地浸采铀领域为世界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会议现场。朱学蕊/摄)
记者在会议上了解到,中国铀矿冶经过60年发展已建立起完整的天然铀生产技术体系和合理工业布局,形成常规采冶、堆浸和地浸工艺并存的格局,是全球天然铀生产工艺技术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尤其近20年以来,地浸采铀成为天然铀生产的主要方法,目前采用该法生产的天然铀已接近世界总产量的50%,短期内地浸采铀仍将继续处于主导地位。目前,中国天然铀产能布局已实现从南方硬岩到北方砂岩转移,地浸矿山产能已经占天然铀总产能的70%以上。
“地浸采铀已成为当前中国铀矿冶的主要生产工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铀业将进一步聚焦‘新模式、新标准、新形象、新效益’四新发展,加快建成一批技术工艺先进、高效开发利用、智能控制、环境友好的千吨级绿色铀矿大基地。” 中国铀业董事长杜运斌介绍,“到2020年,地浸产能将占我国天然铀产能90%以上。”
天然铀是核电站的 “粮食”,其采冶工艺的不断升级,是保障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前提。地浸采铀改变了常规矿山的生产模式,无井巷或剥离工程,采出的是含有用组分的溶液,具有基建投资少、生产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世界采矿史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
“从我国铀资源现状看,国内现已探明的铀资源储量可以满足现有核电需求,但难以支撑中长期核电大规模发展。国内铀资源禀赋决定了技术上不得不精雕细琢,开发多种工艺,以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不同类别、不同品质的铀资源。”中国铀业总工程师苏学斌告诉记者。
据苏学斌介绍,作为目前中国天然铀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地浸采铀技术进步巨大。“我们突破了CO2+O2原地浸出采铀技术,建成多座CO2+O2地浸矿山,资源回收率达到75%以上,回收资源的最低品位达到0.01%,有些甚至达到0.005%。 新建CO2+O2地浸矿山具有试剂消耗少、开采成本低、浸出选择性强、地下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副院长曾毅君告诉记者,经过40多年的试验研究和应用,我国初步形成了一套以地浸铀资源评价、钻孔结构与施工工艺、井型与井距的确定、抽注系统的优化、溶浸剂迁移监控和井场自动化控制、浸出液处理工艺为主体的地浸采铀技术体系,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地浸采铀无论是技术的完整性还是多样性、适应性,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然而,我国中小型矿床数量多,资源储量集中的大中型矿偏少。矿床类型较多,铀品位偏低,矿石复杂且多种元素共伴生较为普遍。” 曾毅君介绍,“铀资源禀赋条件复杂,决定了勘查开发难度较大,因此必须不断提高铀矿采冶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技术和工艺,用最少的经济和环境成本,高效率地开采出天然铀。”
据了解,中国铀业天然铀生产下一步已经锁定在五个方向进行重点突破,即 地浸矿山二次开发、地浸结束后地下水修复、泥质砂岩铀矿开发、非常规铀资源开发和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制和应用。
“我们正在借鉴油田开采的成功经验和成熟技术,针对处于后期开采阶段的地浸铀矿山溶浸单元、采区和矿区,建立地浸铀矿山‘二次开发’技术,增加资源回收率,减轻矿山退役治理的负担。”苏学斌告诉记者。
作为第三代采铀技术,CO2+O2地浸技术目前在国内外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此为基础,中国铀业已经开始思考更先进、高效和绿色的第四代采铀模式。
据苏学斌介绍,第四代采铀模式中,地浸技术将以数字化、信息化和探采一体化为主体,以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联盟为依托,在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上进一步拓展和提高。“未来5-10年,基本形成新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机制,更好地提升天然铀采冶的综合效能。”

- 走近天然铀2019 / 08 / 02
- 2020年我国将建成两个千吨级铀矿大基地2018 / 10 / 19
- 国际铀价或长期低位徘徊2018 / 08 / 09
- 四〇四天然铀生产准备库正式投入运行2017 / 12 / 06
- 世界天然铀发展一览2015 / 04 / 22









- 智慧光储,质享平价︱上能电...
- 哪些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能“C位...
- 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薛济萍荣...
- 中国石油“点靓云端•天然气...
- SNEC2020国际太阳能光伏展将...
- 2020国际储能和氢能及燃料电...
- 中设集团与宁德时代科士达签...
- 全球青年绿色创新峰会暨YGT全...
- 能链获中金资本、小米集团等9...
- 乌金下隐藏了哪些智能秘密?
-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
- 在黎明,看见未来|华为智能矿...
- 当矿山遇上数字化,会有什么...
- 【乘潮涌之势 偕强者前行】第...
- 中新社国是论坛召开:为后疫...
- 重塑“智慧企业”愿景 SAP全...
- 中瑞共同探索可持续城市
- “数聚引领赋智电力”第四届...
- 天业集团召开2020年“安全生...
- 助力打造“风电产业之都”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