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网 | 6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国核工业科技馆正式发布了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核工业)名录和《中央企业历史文化遗产图册》。这是国资委首次对外发布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名录,共发布核工业行业12项工业文化遗产。
据悉,进入 “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核工业)目录”的12项核工业文化遗产分别为:中国核工业的“开业之石”、原子能“一堆一器”、中国核城、中国第一功勋铀矿、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中国第一座铀浓缩核工厂、中国第一条铀水冶纯化生产线、中国第一个核燃料元件厂、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发实验基地、中国第一座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中国第一条国产化高科技特种材料生产线,以及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
此次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核工业)名录通过申报、初核、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从近100项核工业文化遗产中评选出12项,主要是从新中国党中央决策创建和发展原子能事业开始,在核工业体系初步确立,核工业第一批厂矿选点与建设,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研制,三线建设,保军转民,核能和平利用等核工业创业过程中具有历史、科技、文化等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
据了解,我国核工业从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到建立了核武器工业体系、建立了核军工科研体系及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留存了大量具有历史意义的核工业文化遗产。自2017年8月以来,中核集团组织开展了文化遗产课题研究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核工业文化遗产评选认定工作。
自2017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发掘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并对中央企业文化遗产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央企业各类工业文化遗产共有700多处(个),国家级文物252套(个),既包括见证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的各类历史遗产,也包括展示中央企业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历史的各类场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技术、社会、建筑和科学价值。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夏庆丰表示,国资委将对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进行分行业、分批次发布,逐步形成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集群。同时,还将加大对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实施中央企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努力发挥和放大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的文化功能和社会价值。

- 上半年央企降低社会用电、通信等运行成本超1200亿元2020 / 07 / 23
- 石油石化央企6月净利润同比增长7.90% 年内首次正增长2020 / 07 / 17
- 中央企业扶贫投入持续加码2020 / 03 / 25
- 电网、发电企业复工达产率已达83%以上2020 / 02 / 13
- 一季度央企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265亿元 同比增长13.1%2019 / 04 / 17









- 智慧光储,质享平价︱上能电...
- 哪些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能“C位...
- 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薛济萍荣...
- 中国石油“点靓云端•天然气...
- SNEC2020国际太阳能光伏展将...
- 2020国际储能和氢能及燃料电...
- 中设集团与宁德时代科士达签...
- 全球青年绿色创新峰会暨YGT全...
- 能链获中金资本、小米集团等9...
- 乌金下隐藏了哪些智能秘密?
-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
- 在黎明,看见未来|华为智能矿...
- 当矿山遇上数字化,会有什么...
- 【乘潮涌之势 偕强者前行】第...
- 中新社国是论坛召开:为后疫...
- 重塑“智慧企业”愿景 SAP全...
- 中瑞共同探索可持续城市
- “数聚引领赋智电力”第四届...
- 天业集团召开2020年“安全生...
- 助力打造“风电产业之都”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