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电力>核电
全球首座浮式核电站并网发电
2020-01-02 10:36  · 来源: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  · 作者:仲蕊  · 责编:李慧颖

  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丨据世界核能新闻网报道,由俄罗斯打造的全球首座浮式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日前接入位于俄远东区域的楚科奇地区电网,开始发电。该浮式核电站将取代楚科奇地区的一座燃煤发电站和一座老旧核电站,为这一地区的工厂、城市,及海上油气钻井平台提供电力。

  据了解,“罗蒙诺索夫院士号” 于2019年8月,从俄罗斯北极地区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启航,穿越北极海域行驶近3100英里,目前停靠在楚科奇海岸附近的佩维克港。这座以18世纪俄罗斯科学家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Mikhail Lomonosov)的名字命名的核电站,配备了两台KLT40破冰型核反应堆,每个反应堆装机35兆瓦,能产生140千兆卡/小时的热能,设计寿命36年并有望延长至50年。“罗蒙诺索夫院士号”高约9层楼,总长140米,排水量为2.15万吨,具有自己的技术且能够完全自主运行。

  负责这座浮动核电站的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首席执行官Alexey Likhachov表示,“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是全球首座基于小型核反应堆发电的核电站,“对俄罗斯和世界核能工业来说都是一个意义非凡的里程碑,这也将极大推动佩维克港成为俄罗斯的新能源之都”。

  Rosatom官网资料显示,“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将进入到人类难以到达的地区,为那些在难以获得传统燃料、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提供能源。Rosatom表示,通过应用此类核电站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可以使俄罗斯约400万居民完全不依赖煤炭和石油作为能源,从而对环境带来积极影响。

  Alexey Likhachev此前在开航仪式上曾表示,“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将推动北极可持续和繁荣的未来创造。“可以帮助极度偏远地区解决能源和电力短缺问题,这些地区往往因为地理位置不佳而无法大量投建传统发电设施。”

  不过,此前,这座浮式核电站也曾引发了环保界的质疑和反对,环保组织“绿色和平”长期以来一直批评该项目,称如果发生风暴或事故,它将对北极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对此,Rosatom指出,浮式核电站的优势在于可移动性和在偏远地区工作的高度适应性,从核燃料的常规处置到平台遭遇巨浪等极端气候时的救援行动,每一个重要环节的安全程序均复杂化。船体分为10个舱室,即使2个舱被淹没,船体也将保持漂浮状态,内部的两座反应堆即使在倾角近30度的情况下也能够运行。一旦发生意外,即便机组人员不在或电源中断,也能关闭核电站。

  另外,这些小型核反应堆可以连续三到五年不间断地运行,不需要燃料补给,因此大大降低了发电成本。“在海岸线较长、电力供应短缺、电网接入有限的地区,这些小型反应堆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它们可以被输送到沿海的任何地点,并与现有电网相连。”Rosatom在其官网表示,“在偏远地区布置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装置需要配备昂贵的、污染严重的柴油备份或昂贵的能源储存,但小型核电站即使对能源密集型用户也能确保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总部位于伦敦的非政府组织“人类能源”的负责人Kirsty Gogan也表示:“对于那些偏远地区来说,气候严酷无法支持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生态又过于脆弱,无法继续依赖化石燃料,因此,包括浮式电站在内的小型核电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能源供应解决办法。”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走向我的小康生活.jpg
34e1ed201302e35c880cd976cf7a656.pn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