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电力>水电
新疆最大的水利工程成功截流
2015-11-20 16:00  · 来源:  · 作者:  · 责编:吕学谦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截流

  2015年11月19日,被业内专家誉为“新疆三峡工程”——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于12时58分成功进行大江截流,标志着该工程建设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

  近年来,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简称“新华发电”)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及地缘优势,加强对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清洁能源项目开发,优化资源配置,以水利水电为主,风电、光伏发电协同发展。 

  明星工程立“新”碑 

  蜿蜒千里的叶尔羌河,发源于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冰雪融水。19日上午12点整,叶尔羌河上几十台大型自卸车打开车厢,依次将石料倾倒入龙口。12时58分,随着最后一车石料的倒入,戗堤成功合拢。汹涌了千年的叶河水被迫改道,从导流洞向下游奔腾而去,大江截流圆满地划上句号。 

  该工程是新疆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定的重点工程,也是国家重点推进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备受各界关注。工程位于新疆喀什地区,靠近吉尔吉斯坦国,由新华发电投资兴建,总装机容量75万千瓦,总投资约109亿元人民币,总工期75个月。

  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说,建设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是解决叶尔羌河流域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生命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要努力建成精品工程、优质工程、明星工程,造福新疆各族人民。该工程实现大江截流,为新华发电专注清洁能源开发开启了新的里程碑。 

  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高度赞扬新华发电在新疆建设项目所取得的成绩,他说:“水利兴,则新疆兴。”。以新华阿尔塔什水利枢纽为代表的、一大批水利工程成功开发,是水利援疆和新疆水利大建设、大开发的重大成果体现,一批水利水电项目的实施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边疆百姓的生活水平。 

  丝绸之路筑“新”梦 

  2013年以来,新华发电按照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总体框架,专注清洁能源,不断加快丝路沿线地区项目开发,成功实现与云南、陕西、宁夏、新疆等地区的互利合作,成为了一颗让冉冉升起的清洁能源企业新星。目前新华发电60%以上的业务是在“丝路”上,“丝路”沿线成为其发展的主战场。 

  目前,新华发电的储备项目中,在云南有南令河梯级水电站、南河二级水电站等;在陕西有旬河流域梯级水电项目等;在宁夏有中卫、中宁两地的光伏发电项目等;在新疆有玉龙喀什、喀拉喀什河吐日苏、克里雅河巴什康苏拉克、哈巴河哈拉托别水电站、布尔津风电二期等,一带一路储备项目近30个。今年2月,三塘湖风电一期首台机组发电;6月,小三口三级水电站、墨玉光伏一期投产发电。从2008年以来,每年都有一批新签项目、一批投产项目,为沿线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动力。 

  在云南,包括龙江水利枢纽在内共5座已投产水电站;在陕西,中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4个供水厂,可满足20多万居民和驻区企业未来20-30年的用水需求;位于黄河入宁夏境内首端的新华沙坡头水利枢纽可谓宁夏的“水龙头”,可有效提高134万亩土地的灌溉水利用率,每年节约黄河水1.6亿立方米,同时每年可发电6亿千瓦时;在新疆,除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外还有波波娜、冲乎尔、小山口梯级水电站电站等14个投产项目,在建的QBT水利枢纽是新疆“西水东引”的水源地工程。从新华发电项目开发图上可以看出,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云南——陕西——宁夏——新疆,一路上运营、在建、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共40多个,总装机规模超500万千瓦,投资规模近500亿元。 

  截至2015年10月底,累计对丝路沿线送电171.27亿千瓦时,供水5.65亿吨。新华发电为一带一路源源不断的输送着清洁电力和优质水资源,缓解了当地的电力和用水紧缺局面,部分工程发挥了巨大的防洪、灌溉效益,成为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