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电力>水电
王梦恕:建议开展南水北调大西线调水工程论证并尽快实施
2017-03-15 15:28  · 来源:澎湃新闻  · 作者:  · 责编:王长尧

  近日,澎湃新闻从中国人大网了解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深入开展大西线调水工程论证并尽快实施第一期工程的建议》。

  王梦恕认为,大西线调水一期工程不仅能改善受水区生态环境和大大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且可改善沿线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对我国新疆南部约80多万平方公里荒漠、沙漠变绿洲,对实现向西部转移大量人口战略布置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这份《建议》的资料由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提供。

  王梦恕介绍,第一期工程可从雅鲁藏布江(YL)干流调水100亿~150亿m3至新疆南部,主要调取汛期洪水,以避免对已建的水电站发电、下游用水和流域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首部枢纽可采用无坝引水技术,沿程采用自流隧洞输水方式,运行管理采用智能配水系统。

  王梦恕介绍,第一期工程方案有共有四大技术特点:

  其一,首部枢纽采用无坝引水技术取洪留枯,顺应自然,永续利用。

  其二,将传统的都江堰分水、分沙和引水防沙技术与现代取水防沙和水流控制技术相结合,利用桑日河段的开阔地形,通过江心人工岛实现一次无坝分水分沙,利用弯道环流实现二次分水排沙,利用沉沙池沉沙,最后利用竖井进行取水控制,根据取洪留枯的原则设置相应的取水拦沙坎高度。即使是在枯水年和枯水期,也能满足下游生态需水量要求,且有利于减轻下游洪水灾害。

  其三,输水系统采用自流有压隧洞输水技术,可充分发挥西藏和新疆的高差优势,并避免沿程蒸发。适应河道无坝取水形式,且可解决闸门受力、水锤压力、流态衔接等技术问题,安全可靠。

  最后,可采用压力—流量自调节型竖井技术,将整个输水系统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单元,既可减小整个输水系统的水锤压力,避免水力振荡的全范围扩散与传播,又能减轻输水系统的流激振动等问题,且便于对流量的自主控制,充分调取洪水流量,结构也较为简单。

  王梦恕认为,大西线调水一期工程技术可行,生态环境影响小,运行维护成本较低。采用隧洞输水方式,水量蒸发损失小,水质安全有充分保障。采用取洪留枯的原则,既可避免富余水量外流,又可对下游乃至境外河段的防洪减轻压力。

  王梦恕建议尽快开展大西线调水工程的深入论证,在此基础上尽早实施第一期工程。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