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电力>水电
回到长江!记者亲历2017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
2017-04-10 09:47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作者:苏南  · 责编:王长尧

 

  ▽小朋友眼中的中华鲟

  今天(4月8日),由中国三峡集团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7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在宜昌市胭脂园公园成功举办,500尾大规格中华鲟回到长江。本报记者在现场亲眼见证了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的第59次中华鲟放流活动。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被称为水生生物的“活化石”。“保护和拯救这一珍稀濒危的物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深远的意义。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葛洲坝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设计施工初期,就从项目中拨出专项经费、成立了研究所,对中华鲟开展专门的研究。”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袁柏松在现场表示。

  自1984年以来,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已持续开展了33年。可以说除了能源开发,保护生态就是三峡集团最关注的事情。2012年三峡集团与宜昌市政府在宜昌市胭脂园共同设立“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定在每年4月中旬前后联合举办中华鲟放流活动。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今年是中华鲟放流质量最高的一年,平均体重是历年放流之最。

   

   

   

  ▽溅了一身水,为了放流也是拼啦

  几年下来,这个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少国际组织和国内外志愿者都来参加,成为三峡集团打造绿色水电的新名片。

   

  ▽吻别~

  2009年我国停止了野生中华鲟的科研捕捞,经过艰苦的努力,中华鲟研究所在同年突破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并在之后连续多年获得全人工繁殖的成功,中华鲟种群的繁殖脱离了对野生种群的依赖,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也成为国内在停止科研捕捞后唯一一家实现连续放流中华鲟的单位。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产卵量和出苗量

  根据监测数据,近几年放流的大规格中华鲟有3-4成顺利洄游到了大海,放流鱼体规格越大,洄游成活率越高。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也更加注重放流中华鲟的规格与质量。2011年以来,大规格的子二代中华鲟累计放流已经有17500尾。

   

  ▽葛洲坝工程对中华鲟出海及洄游的影响

  今年放流的中华鲟是2011年至2014年出生的子二代,最大的已有6龄,最小的也已经有3龄,平均体长110cm,平均单体重量达到5.5kg,平均体重是历年放流之最。

   

  ▽放流统计表

  无论离家多远,中华鲟都会回到长江生儿育女,洄游全程历时近两年,期间滴食不进,全靠自身维持体力,洄游万里,从不迷失方向。

   

  ▽中华鲟的洄游特性和保护措施

  近几年,每年洄游进入长江产卵的中华鲟数量已不足百尾,分布于长江及近海的中华鲟种群数量已较为稀少。在这种状况下,人工增殖放流大规格的中华鲟对于野生群体数量的补充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华鲟主要生长流域

  中华鲟是典型的长距离海河洄游性鱼类。虽然放流规格的提升使得中华鲟在洄游过程中的成活率大幅提高,但洄游过程的安全也很重要。中华鲟一生大部分时间在近海摄食生长,活动范围覆盖了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海域,近海生存环境的下降对中华鲟物种种群产生了一定程度影响,这些都是中华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的重要因素。

  因此,把保护中华鲟作为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的一部分,绝对不仅是在实验室、在养殖车间的研究与繁育,更重要的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和空间为中华鲟提供适宜生存繁衍的环境。

   

  今年,为了掌握中华鲟降河洄游运动规律,科学地评价放流效果,对放流的中华鲟采用了体外T型标记、PIT标记和声呐标记,进行了DNA数据采集,建立了放流群里遗传分子信息数据库。

  其中T型标属于体外标记,通过这种标志可实现与自然繁殖群体的区别,标记上打印有唯一编号、放流单位及联系方式,有效提高放流后误捕误伤信息的反馈率;“被动整合雷达(PIT)”标记和声纳标记属于体内标记,其中PIT标记具有唯一编码,无需内部电池,可长期有效;声纳标记是在中华鲟体内置入声波发射装置,通过主动追踪或者沿江布设接收器的方式接收声纳信号,从而获取鱼类洄游信息。这种标记在放流后不需要回捕标记鱼,当标记鱼游经接收器接收范围(约1公里)时,就能被自动记录,从而推测鱼类洄游路线。

   

  此次放流有40尾中华鲟植入了声呐标记,并在干流的监利、城陵矶、武汉、汉江、湖口、彭泽、南京、江阴及支流的洞庭湖、汉江、鄱阳湖入口设置了监测断面。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