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际
乌克兰与欧盟的“能源交易”
2013-09-17 14:26  · 来源:中国石化报环球周刊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5月3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圆桌会议上,乌克兰能源和煤炭工业部长爱德华·斯塔维茨基表示,计划提高天然气产量、降低国内消费量、探索新油气储备,将乌克兰打造成欧洲中部的能源中心、天然气枢纽。

  其实,乌克兰这一意图由来已久。由于对俄关系逐渐趋冷、国内能源环境问题丛生,乌克兰政府不断向欧盟靠拢,决意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将本国打造成连贯东西的能源枢纽。

  能源纠纷接连不断

  冷战时期,乌克兰便是连贯东西的能源中转站。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原有的重要战略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乌克兰不仅是俄罗斯天然气的消费国,而且是俄罗斯天然气输往欧洲其他国家的重要通道。近几年,由于乌克兰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度越来越高,导致国内经济受到俄罗斯的严重制约,两国还经常因天然气价格和运输费用问题发生纠纷。

  2009年,由于双方谈不拢天然气价格,俄罗斯切断了所有在乌克兰过境的天然气供应。为摆脱能源困局,乌克兰万般无奈下,不得不同俄罗斯签署了一份为期10年的高价天然气进口合同。

  根据合同,2010~2019年,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每年应从俄罗斯购买52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减少20%的购买量,即每年的购买量不少于416亿立方米,否则需向俄方支付罚金。

  今年1月,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天然气合作又出现纠纷。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要求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支付70亿美元,以补偿其2012年未按合同规定的数量购买俄罗斯天然气而给俄方造成的损失,但是乌克兰拒绝支付该罚金。

  乌克兰本国拥有大量的储气设施,陆上和黑海还拥有大量油气资源储量。由于能源政策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乌克兰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能源和区位优势,这让其国内能源形势“雪上加霜”。

  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同俄气的交易往往是公司管理层私下商量决定。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高管很少从以往的管理失误中吸取教训,广大民众却不得不承担高气价,为该公司的失误买单。

  面对能源领域的“内忧外患”,乌克兰政府正努力拓宽天然气进口渠道,计划在敖德萨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还打算开发本国的页岩气资源。

  与欧盟“一拍即合”

  天然气一直是乌克兰、欧盟和俄罗斯“三角关系”的利益争夺点。俄罗斯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超过2/3需经过乌克兰,年运输量接近1000亿立方米。近几年,俄乌两国因天然气价格纠纷不断,也让欧盟利益受到严重损失。

  在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趋冷的情况下,乌克兰和欧盟在利益上则产生了很多交集:一方面,欧盟希望拉拢乌克兰年底签署供气协议;另一方面,随着俄罗斯供气路线日益多样化、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乌克兰也急于摆脱运输中转国受制于人的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双方自然“一拍即合”。

  为增加国内天然气产量,乌克兰已与世界能源巨头携手开发其西部、东部和黑海大陆架的天然气资源。

  1月,壳牌在海牙宣布,已与乌克兰政府签署了一项50年利润分享协议,根据协议,壳牌将使用水力压裂技术在乌克兰东部地区的页岩层开发天然气。

  斯塔维茨基介绍说,“乌克兰与壳牌合作项目的投资将达100亿美元,双方各拥有50%的权益”。

  专家表示,“对乌克兰来说,这项协议对经济发展和降低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度具有重要意义”。

  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同时,积极寻找其他廉价的天然气进口来源,成为乌克兰政府的必然选择。

  2月,乌克兰自德国进口的天然气价格为390美元/千立方米,而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价格则为426.19美元/千立方米,德国价格比俄罗斯价格低8.5%。

  打造能源枢纽提上日程

  为加快与欧盟的能源合作,乌克兰政府制定了详细的打造能源枢纽的路线图。

  斯塔维茨基多次描述了能源枢纽的路线图:乌克兰将通过与西方公司合作,开发国内能源、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将自身打造成开放的欧洲能源枢纽。

  5月3日,斯塔维茨基与欧盟委员会能源专员甘瑟·奥汀格,针对乌克兰天然气运输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交流,主要议题包括乌克兰将继续从欧洲进口天然气,以及乌克兰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地下储气库现代化建设等内容,双方表示了对乌克兰成为欧洲能源枢纽的信心。

  9月初,斯塔维茨基表示,乌克兰计划近期签署一份协议,开放借道捷克斯洛伐克的欧洲天然气进口路线,希望借此降低对俄罗斯的依赖。据称,该路线最多可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200亿立方米/年。

  据悉,乌克兰将于11月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该协议的核心是,双方共同建立“深度广泛的自由贸易区”。协议签署后,乌克兰将加入以欧盟为主体的包括挪威等非欧盟国家在内的自由贸易区。专家预测,包括乌克兰在内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为其打造欧洲能源枢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