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实验成功 或引发能源革命
2014-02-18 17:17
· 来源:财新网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激光;聚变反应;劳伦斯;实验室;恒星;核聚变装置;美国能源部;Hurricane;物理学家;研究团队
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近期成功复制了恒星制造能量的过程,创造了一颗“微型太阳”。物理学家哈瑞肯(Omar Hurricane)和他的研究团队使用全世界最强力的激光核聚变装置——国家点火设施(NIF)朝一个豆粒大小的靶标发射激光,触发了核聚变反应,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
上述实验的研究论文于2014年2月13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燃料输出能量大于激光输入能量,即所谓实现“点火”。这是实现控制核聚变切实可行的前提条件,说明了只要激光与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所用的激光有类似尺度,就有可能实现核聚变“点火”。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采用的是惯性约束核聚变法,即使用192支可产生1.8兆焦耳能量的强激光替一颗用氘氚等做成的燃料芯块进行加热和压缩直至核聚变反应发生。最终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大约是以前记录的10倍。
但论文也提醒此次实验所观察到的能量增益,是指核聚变能量高于燃料中能量,而不是用于压缩燃料芯块的总能量。研究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实现“总增益”。
与核裂变相比,核聚变燃料可以广泛从自然界获得,同时也不会产生像核裂变所带来的放射性污染,是目前已知产生能量过程最干净、高效的一种能源利用方式。上世纪50年代第一颗氢弹爆炸,人们就意识到了它的力量,但控制核聚变并将其用于和平用途却要困难得多。
这项实验令外界看到可控核聚变得以实现的希望,未来核聚变发电不再遥远,同时研制没有放射性污染的、更为清洁的核武器也成为可能。科学家们未来或还可利用国家点火装置(NIF)模拟类似恒星内部的环境,开展相应的基础科学研究。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俄欲试验太空激光电力传输系统2015 / 12 / 02
- 重庆江陆:再制造让废旧三机一架变废为宝2014 / 02 / 17
- 激光熔覆用于三峡水电站:设备损蚀减少90%2019 / 12 / 23
- 金运激光创新盈利模式 3D打印业务扭亏仍需时日2014 / 11 / 20
- 隆基乐叶联合UNSW、帝尔激光向全球发布“单晶低衰减方案”2017 / 04 / 21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