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际>国际产经
低油价使油企更重研发创新
2015-10-29 10:13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作者:王林  · 责编:王长尧

  原油每桶100美元的时候,企业和投资者想的是“如何能快速打出一口新井”、“怎样才能尽可能多的生产原油”;原油每桶60美元的时候,他们开始“节衣缩食”“减肥瘦身”,即在等待油价回温的日子里,重塑企业结构、提高运营效率、节省更多现金流;现在,油价直逼低得不能再低的40美元,想要活命?创新吧!

  老生常谈的再压裂

  事物的两面性再一次通过油价体现,萎靡的油价环境虽然着实让人恼火,但却催生了新一轮创新浪潮,刺激那些希望“财源广进”的油气生产商加速创新,以更少的钱获得更多的油气资源。

  相比以往,油气公司当前对新技术的渴求接近疯狂状态,为了最大程度节省资金,他们再也不会“无的放矢”,甚至利用激光等高科技设备、运用全方位的数据分析,确保钻探的新井“有油流动”、老井“重焕光彩”,决不让钱打水漂。

  这就让老生常谈的再压裂技术(Refrack)又“活”了一次。再压裂就是所谓的二次压裂,本身并非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美国提出,主要用于提高老化、低产油井的产量。但眼下提到的再压裂技术,主要是对已进行压裂的页岩井进行再压裂和完井,以进一步提高油气产量。

  目前,再压裂仍处在试验性阶段,越来越多的油气公司开始在自己的地盘上进行试验,有的甚至已经得到了乐观结果。

  据了解,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已经进行了几次再压裂,而且仍在评估该技术。该公司发言人Andrea Urbanek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及:“虽然再压裂存在影响邻近井甚至毁掉整个油藏的可能性,但我们在几年前钻取的井上进行了尝试后,反而看到了该技术的一些潜在优势。”

  美国戴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也看好再压裂,该公司在德克萨斯州巴内特(Barnett)天然气田进行了尝试,接下来将在二叠纪(Permian)和鹰滩(Eagle Ford)区块实施该技术。戴文能源首席执行官Dave Hager透露,公司采用沙细晶粒进行二次加砂压裂试验,该技术存在巨大上升空间。

  8月,全球第二大油服商哈里伯顿与私募巨头黑石签订了价值5亿美元的再压裂合作合同,双方均认为这一技术可以改善成千上万口老井的油气产量,并预期再压裂将是钻井活动走出低谷的关键动力之一。

  眼下,哈里伯顿正在推动和全球第三大油服商贝克休斯的合并,但其已做出承诺,鉴于再压裂需求前景看好,将设立一个分支机构专门处理再压裂业务,未来3年将使用黑石的资金实施再压裂技术。此外,哈里伯顿还计划将光纤工具引入压裂技术中,以帮助监测水力压裂流程,尽可能确保该技术安全、稳定实施。

  哈里伯顿当时预测,再压裂活动今年下半年会小幅增长,但2016年上半年仍不太可能大规模增长,这是因为再压裂推广的步伐无法赶上油气产量下跌速度和油气价格的变化。

  全球最大油服商斯伦贝谢指出,过去5年北美地区钻取了约1万口页岩油气水平井,这些井都存在再压裂空间,目前至少有8家油气生产商打算采用该技术。

  事实上,不少分析师认为,当前油价环境下,油气生产商大规模进行再压裂,对自身经济效益有利无弊,其成本只是新井成本的一小部分。

  彭博社通过研究美国北达科他州贝肯页岩区块(Bakken Shale)发现,该页岩区目前大约有80多口井,这些井最初于2008、2009年进行生产工作,再压裂后显示出清晰的增产效果,月均增长了30%。

  其实,寿命短的水平压裂井一直被视为页岩产业最大的单一弱点,再压裂正好可以帮助其现延伸现有寿命。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再压裂技术的研究数据表明,油气田储量实际上能够持续很多年。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美国致密油产量将在2020年达到高峰,但通过再压裂技术增产能让高峰持续得更长。IHS研究公司预测,到2020年,再压裂将会占到美国所有水力压裂技术市场的11%。

  强势来袭的微生物

  除了帮助老井“再活一次”,对于钻探新井,油气公司也在绞尽脑汁想办法。目前,工程师更多依赖软件和传感器,以判断砂、水和化学品的用量,同时确定正确的钻探位置。近年来,甚至开始成倍增加砂的用量,希望尽快裂开致密岩石,让更多的油气资源“冒”出来,这虽然提高了产量,但也拉高了成本。

  如今,业内将主意打到了微生物身上。一直以来,微生物更多用在寻油和采油方面,如何通过微生物提产还是个新课题,但挪威国油正打算进行大胆尝试。

  日前,挪威国油、巴西国油以及美国Glori能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围绕微生物提产展开试验项目。据悉,通过特殊养分混合“喂养”微生物,使它们能够附着于原油身上,让原油能够更容易“冒”出岩石层,达成提产目的。

  Glori指出,早期测试表明,该技术可以延长油田寿命,同时将原油采收率平均提高33%。挪威国油巴肯页岩区负责人Gene Beck则表示,新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平衡成本和产量。

  “我们当前寻求创新解决方案的决心比任何时候都强烈,而且精力更加集中。” 挪威国油页岩油气研究部门主管Bruce Tocher强调,“科学家们甚至都打算利用特殊微生物开采太空矿产资源,可见微生物在能源领域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2月,致力于开采小行星矿产资源的公司DSI表示,正在考察向遥远太空中的小行星内部注入经过生物改造的特殊微生物来帮助人类开发其中珍贵的矿产资源的可行性,科学家们设想发射一枚由DSI研制的小型飞船,向小行星内部注射一种充满细菌的低温液体,这些经过工程改造,从而可以高效处理金属物质的细菌将会分解掉小行星内部那些有害物质并将其转变为不同的且更加便于开采的化学状态的物质。

  事实上,微生物采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美国研发出将细菌注入地层,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到了上世纪40年代,加拿大艾伯塔省再获突破,通过注入细菌从焦油砂中释放出了原油,自此之后,微生物越发引起油气行业的兴趣。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