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日前出售了其在挪威大陆架最后一个石油勘探许可证,此举意味着该公司将全面退出挪威油气行业,同时似乎暗示出其在北海地区的油气事业也进入了“倒计时”,未来将更多精力投向高回报的美国本土页岩及其他新增长机遇。
从丹麦到挪威
彭博社10月12日报道称,雪佛龙成为第一个正式退出挪威大陆架的国际石油公司,其同意将所持巴伦支海PL859勘探许可证20%股份转让给挪威油气集团DNO,PL859是雪佛龙在挪威油气行业“最后的痕迹”。
挪威《上游在线》援引挪威能源部的一份公开信称,雪佛龙早在9月底时就释放出了撤离挪威大陆架的“信号”:为PL859的权益找买家。
雪佛龙发言人表示:“交易受到一定条件的约束,同时还要面临审批,预计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结束。”据悉,挪威方面要求雪佛龙保证为目前正在进行生产活动的Draugen油田支付未来的退役成本,否则不同意其出售PL859的股份。雪佛龙自2014年出售其所持Draugen油田7.56%的股份之后,在挪威再未持有任何生产资产。
多年来,雪佛龙在挪威大陆架的上游活动一直受限,保守的挪威当局一直拒绝开放挪威侧巴伦支海大规模开发活动。2014年中油价暴跌后,挪威政府于2016年解禁了巴伦支海油气开采活动,允许油气公司在此前从未染指的水域进行作业,雪佛龙随即争取到了PL859勘探许可证的股份。
然而,成熟的挪威大陆架让雪佛龙在新资源发现方面“屡屡受挫”,加上美国本土页岩越发火热,雪佛龙最终决定和挪威“说再见”。路透社指出,PL859可谓目前已知的最大一个可在挪威巴伦支海展开前景钻探的许可证,持有该许可证的油气勘探商可以在潜力巨大且未曾探索过的高纬度海域寻找和开发油气资源。
退出挪威之前,雪佛龙已经挥别了丹麦。9月底,雪佛龙宣布剥离在丹麦唯一的资产——雪佛龙丹麦分公司。美国《油气杂志》报道称,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同意收购雪佛龙在丹麦分公司的全部股份,包括后者所持的丹麦地下石油集团(Danish Underground Consortium)12%的股份,以及连接丹麦和荷兰大陆架的Tyra West海底天然气管道约7.5%的股份,该管道旨在将丹麦天然气出口到西北欧。
通过收购,道达尔在丹麦地下石油集团的持股比例升至43.2%,该集团其他股东包括持股36.8%的壳牌和持股20%的丹麦国有公司Nordsofonden。于1972年开始生产的丹麦地下石油集团,目前在北海中部地区拥有15个油田,油气产量占丹麦油气总产量近90%,2017年油气日均产量为18.2万桶油当量。
北海业务终结在即?
对于雪佛龙退出挪威大陆架的举措,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指出,这似乎是雪佛龙对挪威大陆架乃至整个北海地区的“一场终结”。
据了解,雪佛龙有定期审查全球资产的规矩,其认为“定期评估”有益于业务可持续发展,对于那些不再具有战略意义和竞争力的资产,必须果断抛弃。7月时,雪佛龙上游欧洲分公司(Chevron Upstream Europe)开始了欧洲地区的“资产审查”工作,并释放出了“可能出售若干北海油气资产”的信号。
在雪佛龙看来,北海地区已经不如美国页岩和哈萨克斯坦的Tengiz大油田“更有吸引力”,其一方面致力于在二叠纪盆地(Permian Basin)的开发生产工作,另一方面则专注于Tengiz大油田的扩建计划。雪佛龙拥有Tengiz 50%股份且是最大股东,其他股东包括持股25%的埃克森美孚、持股20%的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KazMunayGas)以及持股5%的俄罗斯卢克石油(Lukoil)。拥有250亿桶储量的Tengiz目前日产原油45万桶,扩建项目预计2022年投产。
道琼斯援引雪佛龙的一份声明称,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北海地区产量就在稳步下降,2017年公司在北海地区的净日产量为5万桶石油和1.55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在对旗下北海投资组合进行审查后,不得不启动所有英国中部北海资产的出售程序,所售资产包括Alba、Alder、Captain、Elgin/Franklin、Erskine和Jade油田,以及Britannia平台及其卫星设施。
10月第二周,雪佛龙将待开发且颇具挑战的英国大西洋边际的Rosebank海洋油田项目40%股份出售给了挪威国有能源公司Equinor,该项目其他股东是持股40%的加拿大森科能源(Suncor Energy)以及持股20%的Siccar Point能源公司。
暮年产油区的“尴尬”
事实上,挪威大陆架并不“孤独”,全球成熟的油气开采地都在经历巨头撤离的“尴尬”。比如美国墨西哥湾,以埃克森美孚为首的石油巨头普遍开始剥离该地区资产,而阿帕奇(Apache)、德文能源(Devon Energy)等美国中小型独立勘探商则在填补空缺,力图成为该地区的中坚力量。
挪威独立能源咨询机构Rystad Energy指出,2014年中油价暴跌之后,挪威大陆架就开始不受青睐,尽管挪威当局放宽了开发条件,但仍然很难留住石油巨头,大部分油气资产早已更换了新的运营商。中小型油气开发商正在“后来居上”,而且愿意投入数十亿美元开发和运营石油巨头抛弃的挪威油气资产。
挪威石油和能源部长Terje Soviknes表示,虽然国际石油公司从挪威撤离让政府和行业“非常担忧”,但负面因素并不“非常明显”。据了解,Draugen和Valhall这类油田虽然落入了本土中小型能源公司的手中,但他们的生产活动仍然有望持续到2040年代。
“事实上,我们更倾向于那些有能力且更对挪威大陆架资产更上心的公司。”Terje Soviknes表示,“国际石油公司虽然资金雄厚且经验丰富,但从对挪威大陆架丧失信心开始,就已经对挪威石油工业不再有帮助。”

- 丹麦24年来首次恢复进口石油2018 / 09 / 11
- 丹麦今年或将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18 / 08 / 31
- “北溪2号”输气管道或绕过丹麦海域2018 / 08 / 22
- 丹麦将新增3座海上风电场2018 / 07 / 13
- 到2030年丹麦将建设三座新的海上风电场2018 / 07 / 02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