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今天在北京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大规模推进,并且即将进入一个关键阶段。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将对中国当前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产生深远的影响。
该报告题为《可持续与宜居城市——迈向生态文明》,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共同撰写。报告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消除不平等以及应对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仅举几例——都将和中国新兴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
“中国正在以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实现城镇化,”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在报告发布会上说。如报告所述,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总数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只用6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城镇化率从10%到50%的过程。“同样的转变,在欧洲用了150年,在拉丁美洲则用了210年,”克拉克指出。
报告还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对于中国的领导人而言,这同时意味着重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引导中国度过这一社会转型期。正因如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择以城镇化这一迫在眉睫又意义深远的问题作为《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主题。
“可持续的人类发展在于以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的方式,增强人们自主选择的能力和机会,使其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同时在不危及子孙后代的前提下,为当代人谋福利。我们相信,同样的指导原则也适用于城镇化这一至关重要的议题,”克拉克强调。
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2013人类发展报告》探讨了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挑战间的联系,并着重指出这三者会对政府在人类发展方面的关注点产生影响。
根据报告,在这三个方面,中国城镇化进程都到达了关键时刻。同时,在一系列问题上,中国都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压力,包括提高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就业,交通,住房以及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安全,农民工生计,人口老龄化,经济结构转型及空气与水的污染等。中国如何继续完成其城镇化进程,将决定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结果。
中国领导层已经着重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3月所发表的讲话表明新型城镇化必须以人为核心,以改善民生为基础。
“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在发布仪式上说。
报告同时指出,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存在机遇。城镇化不仅能加快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结构升级,而且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之一,有利于中国政府从以GDP为核心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向一个更加稳定的、以人类发展为基础的发展方向转变。

- 埃太阳能项目获得350万美元赠款资助2016 / 12 / 26
- 联合国广西生物质能源项目在崇左启动2015 / 04 / 13
- 南南合作在新能源领域获重大进展2014 / 08 / 22
- 全球首个熊猫电站在大同启动2016 / 11 / 21
- 招商新能源“熊猫太阳能电站”带动可持续发展青年参与及创新2016 / 09 / 01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