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京津冀地区在冬季供暖时雾霾最严重?一项最新的中美高校合作研究,将家庭用煤的污染效果量化。
中国对大气污染减排的关注集中于发电、交通和工业领域,虽认识到居民源对室外空气污染的贡献,散煤的控制在北京等地也提上了日程,但缺乏系统、定量的分析,也不是政策关注的重点。
2016年6月27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等人在美国学术期刊《国家科学院学报》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上发表论文称,在北京地区,家庭使用能源量仅占总能源用量约18%,却制造了 50% 的黑碳粒子排放与 69%的有机碳粒子排放。
朱彤告诉财新记者,人们普遍感觉燃煤电厂是用煤大户,所以对煤的用量和质量都有严格要求。目前北京在四环以内已经完成了“煤改气”,但科学家们意识到北京郊区和农村居民采暖和烹饪仍主要使用煤炭和生物质,“这些煤的质量很差,且在使用上没有任何控制”。
由于燃烧效率低,并且缺乏烟气处理装置,居民源排放对大气中一次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浓度有重要贡献。尤其在北方地区的采暖季节,大量煤炭作为民用供暖能源,以粗放和低能效的方式燃烧。
研究显示,家庭贡献的煤烟微粒已超出交通与电厂排放量的合计,而这种小分子空气微粒对于人体健康特别有害。在冬天使用暖气季节,家庭所排放的空气微粒也比工业部门要多。
“此外,我们也发现,居民燃烧源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室外空气污染不相上下。”朱彤说。
朱彤介绍,该项研究始于2012年,他们选择了2010年1、2月份的污染排放源数据,进行了模式计算。经过多年的模式调试和数据分析,他们发现,如果全部控制北京市的居民源排放,将使北京市冬季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20%多。而如果同时控制京津冀地区的居民源排放,北京的PM2.5可以降低40%,京津冀地区则平均下降36%,这揭示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区域协同控制的重要性。
“中国居民源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大,但至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朱彤说。他建议政府在控制北京冬季大气重污染时,应重点关注居民源排放,改变农村燃煤取暖做饭的现状,尽快采用天然气或电代替煤炭。
原标题:北大最新研究:居民用煤是北京雾霾重要来源

- 环保风云下 清新环境的变与不变2020 / 02 / 17
- 中钢协将推动差别化“环保限产”和“错峰生产”2020 / 01 / 14
- 南极臭氧洞恢复时间或将延迟十年以上2019 / 12 / 23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 年度《排放差距报告》2019 / 11 / 28
- 首都机场打赢蓝天保卫战进行时2019 / 10 / 24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