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福建,建瓯,水吉县。
这个只有5岁的孩子清晰地记得,外祖父家的大厅天花板很高,墙很厚,即便水吉的夏日很热、冬天下雪,却对室内温度少有影响。而大厅两旁的天井,则保证了即使大门紧闭,空气依然流通。那个时候,还没有“绿色建筑”这样的字眼。
谁会想到,这个乡下孩子将成长为年营收过千亿台币企业的掌门;更没人知道,孩提时代对老房子的印象,对他成为节能教父、绿色巨人产生何等深远的影响……
在台湾,乃至全世界,台达电子的名字也是响当当的。人们都知道它是世界第一大交换式电源供应器厂商、世界级零部件产品供货商,却鲜有人了解台达背后默默耕耘的那个身影。
2016年,北京,清华美院,“绿筑迹——台达绿色建筑展”。
“现在不做,将来会后悔!为全人类好的事情,越多人参与越好”,80岁的他,带着已经落成的22栋绿色建筑,在中国最高学府的讲台上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实际上,这种信念,不仅落实在台达的业务经营上,也具体展现在台达作为国际企业公民的实际作为上。
鲜有人知道,他抱着何种决心推广绿色建筑、低碳生活;更少人知道,他抱定怎样的情怀来回馈这个世界……
求学:少小离家 躲避战乱
幼逢战乱,可谓生而不幸。不过,相比起其他孩子,生于乱世的郑崇华还是幸运的,父亲是中医、母亲是教师,而且外祖父也算当地颇为殷实的人家,这样的家境保证了郑崇华一直都可以专心读书,并且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不仅如此,他从身为医生的父亲身上学到了淡泊名利、不辞辛苦、不怕危险、恪尽职守等良好的品格,又从经商的外祖父身上学会了守信重诺、准时保质等重要的信条。这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48年,家乡的学校因战乱而停课,12岁的郑崇华跟随身为中学教师的舅父到福州求学,继而辗转到台湾,自此一去,与家人重逢已是36年后的1984年。
只身飘零的郑崇华常会于夜晚坐在操场看天上的星星、月亮。那时还少有空气污染及光害,晴朗天气居多,那时的他,脑中一边好奇宇宙的边际、星星的数量、地球的诞生以及存续的时间,一边思念家人,不知道父母和兄弟姐妹现在何处,生活怎样,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在看同一个月亮、思念离家的孩子。
后来他考上了台湾成功大学的矿冶系,后转到电机系。并在大学毕业后服空军预官役,而后进入亚洲航空公司(Air Asia)工作。
少时的磨炼对于郑崇华来说,是宝贵的财富,不惧不乱、乐观奋斗的精神让他在后来可以从容应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困难。
创业:看准趋势+工匠精神
郑崇华的第一份工作供职于亚洲航空公司的仪器部,从事精密仪器的维修;五年后离开亚航,进入世界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的美国天合汽车集团(TRW Automotive Holdings Corp.)做生产经理。同样工作了五年后,开始了创业的历程。这十年的工作使郑崇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能力,养成了重视产品可靠度和质量的概念,并培养出了企业管理能力。而促使郑崇华创业的诱因是他看到了一次绝佳的机会:当时的电视零部件取得不易,都依赖进口,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令他决心辞去工作,自行创业。而后台达的几次业务发展也均与看准了潜在的商机和市场趋势密切相关。
1971年,36岁的郑崇华带着15个人,用筹到的30万元成立了台达电子;
成立的第十年,也就是1980年,营业额460万美元。数额不算巨大,却在稳步增长;
20世纪80年代,个人计算机产业蓬勃发展,嗅觉敏锐的他怎会忽视这样的机会,台达开始转入个人计算机零部件领域,1990年,营业额1.5亿美元,这是台达的第二个十年,营收年复合成长率41%;
而进入21世纪,台达的业务开始拓展到绿色能源、LED照明、电动车零部件、超级电容等,以节能环保和健康发展为核心的产品成为台达看准新一轮市场趋势而触发的新动作,不只生产节能产品,同时也在亲身实践环保节能。
2001年,SONY公司在寻找零件供货商时找到台达来供应电源产品,出于产品健康的考虑,建议台达电子产品的焊接材料——焊锡日后可以逐渐改用无铅焊锡。他们惊讶地发现,台达的产品早已使用无铅焊锡,而且标准与他们要求的完全一样,立即决定给台达追加订单。而在此后一年,也就是2002年,欧盟才公布“有害物质限用”指令(RoHS),2006年才开始生效。
逐渐,节能环保在台达成为了一种风气,对于厂房建设、供货商标准等均有严格的环保要求。
退休:执念环保 心中有梦
2012年,台湾,76岁的郑崇华退休了。
台达股东大会上,这个看上去与乡间老伯别无二致的性情和蔼的老人留给了人们许多思索。这一年,台达在全球拥有95个营业网点、41座生产工厂、55间研发中心、年销售额高达70亿美元……
事实上,在英雄辈出的台湾商界,这段创业史算不得“最”令人惊叹的传奇。若论名气与规模,相比同时代的宏碁施振荣,或是晚半辈的鸿海郭台铭,郑崇华都略逊三分。但若论民众口碑,他却是罕有的“人人都竖大拇指”的企业家,亦被称为“最被低估的商业教父”。
更重要的是,低调务实的他,为节能环保事业做了许多并不广为人知的事。
比如,他给台湾的大学捐赠绿色建筑,设立科研基金,却只字不提自己和台达,而分别以孙运璇和李国鼎的名字命名,以纪念这两位被誉为“台湾科技产业之父”的已故官员。
又如,环保电影《不愿面对的真相》上映,他一口气买下几千张电影票,遍赠业界伙伴。
最初,郑崇华宣称台达要“节能环保爱地球”,别人笑他不好好做生意,整天胡思乱想。可他不仅从美国买来了台湾第一辆挂牌上路的混合动力汽车丰田普瑞斯,当作自己的专属座驾;还在台达内部,成立了负责企业环保的专职部门,自己出任首席环保官,全面推行环保节能……
为了更好地倡导绿色建筑的理念,2006年,台达开始赞助举办中国的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鼓励更多的学子投身绿色建筑设计,所产生的传播效益可以影响更多人的理念,并把它变成一个国际性的竞赛。2007年的时候,竞赛的成果还都以图纸的形式呈现,而后做出建筑模型。再后来,郑崇华干脆捐钱把得奖作品都建了出来。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当地需要做学校重建,台达捐资1000万,将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应用于绵阳杨家镇阳光小学的建设。它通过节能设计,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地道风,热烟囱、隔热墙体等等,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增加不同功能并实现节能减排。设计师实地量测数据显示,地道风相对湿度能降低10—30%,温度降低1-3度。光照方面,除了阴天和下雨天,平日一般不需要开灯。建成投入使用后,学校的校长说:“我们住起来很舒服。”
随后,他把杨家镇阳光小学的经验继续推广到雅安龙门乡等地的灾后重建工作当中去,并建成了雅安龙门乡台达阳光初级小学。
因为杨家镇阳光小学校长的话,切中郑崇华力推绿色建筑的根源:大自然中的鸟兽鱼虫、花草树木,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求学时仰望星空,常使郑崇华感到人类的渺小,悠游在大自然之间时,他无法想象人类会因为无知而破坏这样的美好,甚至让子孙后世无立足之地……
2016年,北京,清华美院。
由郑崇华先生创办的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在中国大陆连续六届赞助了“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为绿色建筑在中国扎根贡献力量。
从巴黎大皇宫到北京清华美术学院,川震后重生为绿色建筑的校园——“杨家镇台达阳光小学”、粉墙黛瓦,垂直村落的吴江中达低碳示范住宅、日月山下,夯土庄廓——农牧民定居青海低能耗住房项目等22栋绿色建筑,将人文、环保与建筑相结合,向公众诠释“筑回自然”的绿色建筑理念。
今天,台达基金会赞助设计竞赛以及捐建这些作品所花掉的钱,虽然是郑崇华的个人捐资,但是,他始终认为,这些钱都是通过公司赚来的,而公司之所以能赚到这些钱,则是员工的努力,和社会的接受。 “所以从源头说起来,都是源于社会,我愿意把我所得到的这一份再回馈给社会,只是想尽一份社会责任。”
这一年,他80岁,仍然追着绿色梦想,健步飞奔。
“吴江中达低碳示范住宅”项目效果图
夯土庄廓——农牧民定居青海低能耗住房项目三生土砖及夯土墙

- 实力践行节能减碳 台达有实招2020 / 01 / 03
- 内蒙古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19 / 09 / 02
- 山东鼓励建设购买绿色建筑2019 / 02 / 21
- 广东佛山鼓励学校医院推广太阳能2017 / 10 / 19
- 住建部:“十三五”期间全国城镇新增太阳能光电建筑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以上2017 / 03 / 17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