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中国多地发生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在人口集中的多个城市,内涝已经不足为奇,一些大城市上演“城市看海”的景象。建设“海绵城市”,无疑是城市规划、设计、建设领域的一次思维创新,它能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这对于当前的城市化建设来说,确实是解决“内涝”等既存问题的必备良方。由此,本报编辑部专门就“海绵城市”约稿一篇,欲就其建设思路及存在问题进行探索,以飨读者。
当农田、湿地、河流等自然生态被高楼、硬地、马路所代替,硬地过多、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欠账太多等使得城市可“呼吸”的通道被封锁,“城市看海”频发。如果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自由吸收并释放雨水,那么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就具有良好的“弹性”。为此,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截至今年4月,全国范围内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的城市就有130多个。此前,国务院办公厅也曾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开启了全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新篇章。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意见》勾画出“海绵城市”的图景,并致力于解决城市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系列问题。
“海绵”既包括城市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公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下垫面,还包括雨水湿地、集蓄池及其管渠等排泄通道和配套设施。“海绵城市”建设是让雨水优先通过这些“海绵”下渗、滞蓄、净化和回用,最后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标准,缓减城市内涝压力。
同时,“海绵城市”涉及生态修复、流域水质改善、公园绿地海绵化提升、市政道路海绵化改造等。例如,在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铺设透水沥青和透水砖,使雨水缓慢下渗;让城市屋顶“绿”起来,屋顶植物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的功效;驳岸缓冲带可以减轻因雨水径流的冲刷所携带的污染物,对河湖水系起到水质保障作用等。
但越是系统的建设,就越是需要政府部门、市场和民众的整体认识与规划。“海绵城市”的建设项目涉及规划、建筑、市政、园林、水利、道路交通等领域,这中间需要形成一个共识才能够共事。而如何形成一个高效的合作机制,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当前的一个问题。
再者,建设过程中应避免“散点式”思维方式,打造局部“样板”的做法有时未必能达到整体效果,要从城市总体的角度做好规划和顶层设计。比如,在建设小区的排蓄水设施时,要考虑到小区的地理位置、上下游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破旧立新;在对道路进行海绵化改造的时候,要考虑到这条道路在全城承担着哪种作用,要不要作为大排水系统的一个通道,而不是仅从局部做一些透水铺装和道路雨水花园;在对公园绿地进行海绵化提升时,要考虑到公园能否与周边的场地一起发挥更大的调蓄作用,而不仅仅是增加绿化面积和自身径流减排达标。
城市是一个整体,应从全局角度把握,但每个城市的地方特色不尽相同,每个城市的城区建设速度也不一致。要区分对待新老城区“海绵城市”的建设。新城区的建设建设。新城区的建设可以以绿色基础设施和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的理念为指导,但许多老城区的基础设施普遍存在“欠账”,在改造过程中会面临建筑密度大、硬化率高、绿化率低、设施场地不足、管网重现期小、合流制污染严重等各种问题。因此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到每个城区当前最严重的问题作为突破口。
真正的“海绵城市”是弹性、可持续发展、生态宜居的城市。最让人担忧的是“拆了重建”,应该将“海绵城市”融入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各环节,不能背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的原则,尽量修复好被破坏的城市原有生态系统,不应把原有的具有洪涝调控功能的河流、湖泊、绿植再次破坏殆尽。
原标题:建“海绵城市”应避免“散点式”思维

- 北京:暴雨带来追问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该如何达到?2018 / 07 / 18
- 水自净 不看海——探访武汉市海绵城市样板工程2017 / 09 / 12
- 2016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年度大事件2017 / 01 / 10
- 海绵城市PPP项目结构设计与运作程序要点2016 / 11 / 16
- 湖南长沙2030年基本建成海绵城市2016 / 11 / 08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