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海南三亚市将城市生态修复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注重恢复生态滞、净、用能力,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日前,今年第3号台风“银河”从三亚过境后人们发现,一些地势较低、极易积水的路段,并没有像往年那样出现积水,三亚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效果初显。
逢大雨必内涝,已成为不少城市面临的困境。多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许多城市一般都偏重于道路、管网、照明等必要设施的建设,忽视或轻视生态修复工程的配套建设。这种“单打一”的建设模式,埋下了许多隐患。尤其是地下铺设的排水管网,常常因设计标准、资金不足、建设工期受限等因素,导致工程不达标或草率完工。一旦遇到大雨或暴雨,由于城市排水功能不适应、造成严重积水,就会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
城市的生态建设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但是,一些城市并没有真正醒悟过来,而是习惯于“亡羊补牢”的做法。在一些城市,我们经常看到,刚铺好的马路没过几年就被挖开断行,重新更换大口径的地下排水管道。如此重复建设、来回折腾,浪费了很多财力、物力和人力。
建设海绵城市,即是科学运用综合手段,因地制宜进行生态修复,增强城市吸水、排涝、抗灾功能,使城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雨后行人方便、交通无阻。因此,海绵城市被称为“会喝水”的城市。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海南省主要领导旗帜鲜明地强调,把违背自然规律和民生诉求的项目坚决拆掉,集中力量打好城市生态修复攻坚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金饭碗和生命线。三亚市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和幸福工程。这些做法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脉相承的。
三亚作为生态修复和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其建设经验无疑会在全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向三亚学习,狠抓生态修复,着力建设海绵城市。
要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的理念,让“生态就是生命、环境就是民生”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不是时髦口号,不能仅仅写在纸上、说在会上、贴在墙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形成地方领导带头抓生态、全民参与搞生态的良好局面。
最关键的是,要把生态修复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同步抓起。三亚在实践探索中着力强调,要防止“为了海绵而海绵”,而是要将海绵城市与恢复城市生态滞、净、用能力有效结合。这一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在生态建设中,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和城市特点,因地制宜搞建设,科学设计下沉式绿地、雨水边沟、渗水铺装等“海绵”措施,收集周边地块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在原先遭到破坏的山体处,要依势设计和建设多级游园系统。这样既可以有效防止山体地质灾害,又可以增加游憩的立体性、丰富性和观赏性,满足市民需求。同时,要对占用河道私搭乱建的违规建筑一律拆除,恢复海岸线的多样性,提高水系的交换功能,达到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
只有使整个生态工程建设立足于排、蓄、渗等工程的一体化改造,在综合各项生态功能上发力,各级城市才能在面对台风或洪水袭击时固若金汤,秩序井然。
原标题:打造海绵城市彰显生态功能

- 北京:暴雨带来追问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该如何达到?2018 / 07 / 18
- 水自净 不看海——探访武汉市海绵城市样板工程2017 / 09 / 12
- 2016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年度大事件2017 / 01 / 10
- 海绵城市PPP项目结构设计与运作程序要点2016 / 11 / 16
- 湖南长沙2030年基本建成海绵城市2016 / 11 / 08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