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遭受重污染天气来袭。由于我国当前大气治理还处在负重爬坡、任重道远的阶段,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仍存不稳定因素。为提高全国空气质量,接下来,我国将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做调整,一场更为艰难与持久的攻坚战正在展开。
2017年,随着《大气十条》的圆满收官,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点区域明显好转。于是,蓝天不再是“稀缺品”,各地蓝天照频繁出现在朋友圈中,口罩和空气净化器滞销了,“蓝天幸福感”满满。
不过,近几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重污染天气将又一次来袭。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判,预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月11日至14日将出现区域重污染天气过程,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达到“6级严重污染”。
重污染天气为何再度来袭?蓝天还能持续多久?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指出,大气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各项条件下,重污染天气还会卷土重来。
此前,环保部宣传教育司巡视员刘友宾也就重污染天气来袭表示,虽然我国空气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国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较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的确,作为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仍需时日。英国大气治理花了近30年时间,而我国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29%,要打赢这场战役,依旧任重道远。
在3月10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表示,当前大气污染治理还处在负重爬坡、任重道远的阶段,来不得半点松懈。
大气治理“天帮忙”占30%,“人努力”占70%,为了让蓝天长期持续下去,各项利好政策会出台,环保高压也将持续。
据环保部有关司局负责人透露,2013年至2017年期间,国家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528亿元专项资金和100多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可以预计,未来,国家仍将在大气防治上投入“重金”。
综合来看,2018年治霾主攻阵地还是京津冀及周边等重点区域。黄润秋透露,下一步大气治理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优化。目前,我国正在制定到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三年行动计划,同时,一系列整治举措正在不断“报道”。
有数据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影响我国大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柴油车尾气污染尤其严重。为减少这个移动污染源,提高柴油油品质量、抬高炼油工艺提高柴油标准、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等必不可少。
我们会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排查“散乱污”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加强环保执法监管,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划定“散煤禁燃区”,开展清洁替代;实行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和交通错峰运输……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表示。
另外,环保工作也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当大家一起携手来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蓝天白云才能常在。

- 江苏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9 / 02 / 18
- 山西紧急应对重污染天气2019 / 01 / 14
- 新一轮重污染天气带来哪些思考?2018 / 12 / 05
- 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再临 多地启动应急措施2018 / 10 / 30
- 淮南市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实施方案2018 / 09 / 12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