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在伊通河边长大的,这条河承载了长春人太多记忆。”清晨,同老伴一起在伊通河畔的林间小路上健身、赏景,是长春市民刘云增退休生活中的快乐时光。
伊通河南北纵贯长春市,城区段有48.82公里。刘云增说,他童年时的伊通河河水清澈、水草丰美,但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乱挖河沙、生活生产废水直排入河,让伊通河变脏、变臭。多年来,长春市对伊通河的治理从未停止,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水体污染等诸多问题并未得到根治。从2016年开始,长春市实施伊通河“全流域、全方位、全区域”综合治理。“对主河道大小支流以及汇入支流的明沟暗渠等一同治理。”长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李长城说,“形象地讲,不仅是主动脉,连同静脉和所有毛细血管都在清理范围内。”
治水先治源。长春以南30公里的新立城水库,是伊通河最主要的水源补给地。近年来,新立城水库全面实施封禁,并陆续栽种水生植物560公顷、灌乔木190公顷,有效吸附水体中的氮、磷等物质,库区原有荒地、河滩地变为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位于伊通河上游的南溪湿地,与伊通河相通,曾经的“烂泥潭”“黑沼泽”,现在成了各类候鸟栖息的天堂。长春践行“生态治水”理念,综合运用“水生植物种植”“水生动物放养”和“曝气”等手段,使南溪湿地水质大幅提升,发挥了“过滤网”的作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长春之肾”。
除了上游补水,长春还采取“中水回用”措施,在整个流域规划建设了29个调蓄池。调蓄池具有过滤、降污、错时调峰及自净等功能,让伊通河真正成为“一河活水”。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长春市民切实感受到好生态好生活,就是我们的追求。”长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贯穿长春市区的伊通河中段,如今两岸绿道系统错落分布,新增绿化面积279万余平方米,新建栈桥13座。此外,长春市还投入280亿元改造伊通河流域的棚户区,两岸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河流是城市的血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围绕伊通河,工业轨迹公园、渔航文化公园、月亮岛等“五岛十园”初步建成;河岸矗立的一件件雕塑作品,彰显着“雕塑之城”美韵;“城市之源”广场,将萨满祭祀等古老的地域文化与历史事件串联,呈现着长春200余年的城市发展历程。
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水清岸绿环境美,伊通河让长春更具魅力,也成为人与城市间的情感纽带。”大学毕业后就在伊通河管委会工作的聂天璞,时常自豪地向朋友讲述他心目中的“河与城”。
目前,伊通河治理中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伊通河正逐渐成为长春市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城市的“景观带”。

- 7月11日天然气管线排迁 长春有15531户停气2018 / 07 / 09
- “限煤令”再现江湖 消费端引导亟待强化2014 / 09 / 10
- 长春车用天然气涨0.33元/m3 的哥月增200元成本2013 / 08 / 12
- 地方天然气涨价应注重协调性2013 / 04 / 02
- 2018第三届中国(长春)秸秆产业博览会9月8日长春举行2018 / 08 / 13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