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节能环保
气候变暖将致渔业减产新研究揭示应对之策
2018-09-03 09:54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  · 责编:张楠君

  据新华社电 随着海水由于气候变暖而升温,海洋生物将向更冷海域迁徙,渔业产量将大幅减少,未来人们餐桌上的海鲜也会越来越少。一项新研究发现,采取更有效的前瞻性渔业管理措施将有助于对冲这一负面影响。

  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日本北海道大学、美国环保协会等机构的科学家,模拟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全球915种鱼类的影响。

  这是首个针对气候变化及人类应对措施对渔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

  在气温上升1至4摄氏度的不同情形下,研究人员运用生物经济模型等方法研究鱼类数量、捕鱼量、渔民收益等变化,进而分析气候变化对渔业生产和鱼类地理分布带来的影响。

  研究发现,约50%被研究的鱼类将因海水升温而迁徙到其他海域,几乎所有鱼类的产量都将出现下降。热带沿海国家渔业受到的冲击将最为严重,海产品是这些国家食物和收入的重要来源。

  研究指出,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渔业管理措施,包括禁止过度捕捞、加强多边渔业合作等,以确保未来几十年海洋鱼类资源仍能为全球人口提供重要食物来源。

  美国环保协会海洋项目高级经济学家、论文作者之一伯登说,如果能将气温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同时采取可持续的渔业政策,全球渔业仍可实现较大收益。

  研究人员表示,新研究给各国政府敲响了警钟,必须改变现有的捕鱼方式,否则将无法保障我们后代的食物供应。

  海洋因过度捕捞而承受巨大压力,许多重要的渔业资源已被过度开发甚至消耗殆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研究员、论文作者之一曼金说,鱼类迁徙可能引发过度捕捞以及邻国之间的渔业争端,因此加强各国渔业合作尤为重要。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鱼类作为食物来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应对气候变化给渔业造成的影响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有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全球海产品年产量为8000万吨,为近30亿人口提供了五分之一的动物蛋白,也为世界10%的人口提供就业。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