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存的星球上,气候与水循环相互影响,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创造奇迹。地球之所以适宜人类居住,关键在于有极其适宜的温度和充沛的液态水。气候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生物圈五个主要部分组成的高度复杂的系统。在太阳能的驱动下,水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活跃分子”,是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的重要因素。在经久不息的动态循环中,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万物得以滋养,人类社会繁衍生息。古往今来,人类对气候与水的认识不断深化,观云测雨、因势利导、治理水患,有效防御了洪水肆虐、干旱衍生。
水受气候变化影响是最直接的。大量观测证据表明,过去100多年来全球气候显著变暖,并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影响着水的变化。极地和山区的冰川和积雪减少,冻土融化,海平面升高加速,洪涝、干旱以及其他水异常现象频发。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水事件的影响传导到更广泛的领域,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安全、能源安全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均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之一,同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这些特点造成了中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当前,人们对气候与水的重要性认识愈加深刻,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灾害风险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面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长期以来,中国气象部门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目前形成由7万余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16部雷达、7颗在轨气象卫星组成的“天地空”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网;建立了精细化、无缝隙的现代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实现滚动发布从分钟、小时、逐日到月、季、年的预报预测产品;建立了世界上保障领域最广、机制最健全、效益最突出的气象服务体系,有效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成功应对了特大洪水、严重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同时,充分发挥气候与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质量和效益,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防御注入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面对气候与水这一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课题,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并合理利用气候与水资源。全国气象部门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生产生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趋利避害并举,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有效合理利用资源的能力,着力发展全时全域全要素的综合气象观测,着力发展以数值预报为核心的智能预报预测,着力发展智能感知、精准泛在、情景互动、普惠共享的智慧气象服务,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坚决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尤其要充分发挥气象在水旱等自然灾害防御中的先导作用,强化科技创新,深化开放合作,构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预警信息发布体系、风险防范体系,健全部门联动、高效协同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并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勇担大国责任,为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 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国际合作2020 / 04 / 01
- 美国情咨文避谈气候变化引批评2020 / 02 / 19
- 央视播出《驯沙记》中国治沙人回应加拿大女孩环境三问2020 / 02 / 11
- 国家电网优秀案例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2019 / 12 / 13
- 中国湖州“生态+电力”示范城市建设白皮书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19 / 12 / 13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