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后,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非常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安吉,探青山、涉绿水,走村庄、进农户,心之念之的仍然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信息量”可谓十分丰富。其中不难感受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大计,也是当下抗击疫情伟大斗争中面临的一场“大考”。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而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全面建设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集合。历史上无数经验教训表明,人类如果不尊重和保护包括野生动物在内的自然界,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自身。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进一步凸显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人口大国,又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但人均资源不足和资源消耗巨大的现实,正在不断激化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固有矛盾。因此,推行循环经济模式,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强化资源投入少、商品产能多的现代经济发展道路,同时遵循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优先的大政方针,开辟人与自然关系处理的新境界,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统筹协调、多措并举。面对“地球村”层出不穷的生态危机,生态文明的基调越来越高。从发展的角度,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必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促进绿色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同时,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这些都是我国展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战略性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技支撑和持之以恒。人类工业化进程中带来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河流污染、海洋污染,正在呈现出复合型、压缩型和结构型特性,许多环境问题也存在着表现的潜在性及后果的滞后性,因此,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也需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协力攻关。要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同时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是自然的改造者而非创造者,这就要求全社会、全人类都必须履行和维护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是脱贫攻坚的题中之意,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惟有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建立健全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与修复机制,形成多方协作的强大合力,方能顺应时代潮流,契合群众期待。

- 生态环境部:已出台60余部生态环保法律法规2018 / 12 / 21
- 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前景2018 / 10 / 29
-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行动该“升温”了2018 / 10 / 25
- 河南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大会2018 / 09 / 12
- 黑龙江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大会2018 / 07 / 11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