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信用平台却提供虚假信息,甚至提交空白纸张,以假乱真。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了环评信用平台信息情况抽查中发现的乱象并公开处罚结果——12家单位以及9人被失信记分,2人被直接列入重点监督检查名单。
据生态环境部介绍,环评信用平台是生态环境领域首个全国统一的信用管理系统。这个平台自2019年11月1日在政府网站上线启用以来,已有4300余家环评单位、28000余名环评专业技术人员在平台建立诚信档案。
生态环境部指出,对环评信用平台信息进行抽查,目的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环评队伍诚信意识,维护环评市场秩序。
生态环境部列举了抽查中发现的种种乱象:部分单位和人员在信用平台提交的信息情况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有的单位内部管理缺失,分支机构违反相关规定,以提交虚假信息为手段,在信用平台建立诚信档案;有的单位在提交信息时,不负责任,未落实承诺事项,提交信息不准确;还有一部分人员在提交信息时随意性大,提交不符合要求的信息,甚至提交空白纸张,以假乱真。
其中,河北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的分支机构以提交虚假信息为手段,在信用平台建立诚信档案。浙江绿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两家单位提交的与技术评估单位关联情况、社会统一信用代码等信息不真实、不准确。陈习达等9人未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信息公开管理规定(试行)》提交本人全职情况材料和离职情况材料信息。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规定,生态环境部决定对出现问题的12家单位和9人予以失信记分。其中,12家单位分别失信记分2至9分;2人失信记分10分,直接列入重点监督检查名单,其他7人分别失信记分2至6分。
生态环境部表示,这次通报涉及的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信息提交工作是建立诚信档案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环评文件编制过程中体现从业队伍诚信意识的最前端环节,为推动报告书(表)编制信息公开和完善环评责任追究体系提供保障。
在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自我审核、自我承诺、自行提交信息后,信用平台将这些信息中的基础信息向社会公开,后续再通过归集和实时累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记录的信用管理对象失信行为记分,实现环评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跨地区信用分类监管,形成环评行业完整的诚信档案数据系统,从而提升环评领域“互联网+”监管和服务水平。
“环评信用平台中的基本情况信息提交情况被纳入环评信用监管范围,信息提交中出现的问题同样属于失信行为。”生态环境部表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将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规范性检查中,加大对相关单位和人员在信用平台提交信息情况检查力度,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采取失信记分和补正信息等管理措施,确保环评信用管理的有效性。

- 环境部:将依据环境影响后评价决定戛洒江一级水电站能否实施2020 / 04 / 16
- 生态环境部:实现“不让超标污水进入松花江”目标2020 / 04 / 16
- 生态环境部前3月 已批在批28个涉铁路等项目2020 / 04 / 16
- 生态环境部:用好辐照技术助力防疫物资生产2020 / 04 / 16
- 114项重大生态环境工程抓紧复工2020 / 04 / 14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