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时间2015年12月9日上午,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RCCEF)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在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第21次缔约方会议(COP21)的中国角联合举办了“气候变化与资金机制主题边会”。
此次会议上,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发布了《2015中国气候融资报告》和《2015气候适应融资报告》。这是中央财经大学连续第五年发布气候融资报告。该系列研究报告基于广义的全球气候融资概念,提出了气候融资流的分析框架,构建了中国气候融资需求模型,并从国际气候资金治理以及中国气候融资的发展角度,逐年进行深入分析。
本次报告重点对国际气候资金机制的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中国2030年实现排放峰值的资金需求和供给关系进行了研究。报告指出中国需要在2020年之前快速增加气候资金的供给,直到达到GDP的1.8%以上,才能实现2030年的峰值目标。报告同时对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总结,其中重点探讨了绿色债券在我国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在本次会议上,RCCEF发布了国内首份气候适应融资报告。该报告基于IPCC第五次研究报告的方法论,从适应融资的基本定义出发,逐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适应融资体系,并将其与我国的适应政策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适应融资的发展建议。
本次会议由中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进行开幕致辞,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副司长杨英明做主旨演讲,并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做总结发言。
此次会议同时邀请了全球环境基金(GEF),绿色气候基金(GCF),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英国绿色投资银行,汇丰银行,气候政策倡议(CPI),南方中心,气候债券倡议(CBI),乐施会以及国内碳资产管理公司的专家代表发言。
《2015中国气候融资报告》关键结论
气候资金重点向私人资本的撬动作用转移。除了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清洁技术的运用等,出资方一般还有其他目标,最典型的是带动用款国的政府资金投入、民间资本投资,乃至用款国的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而且,随着全球金融风暴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欧债危机、新兴经济体崛起,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也逐渐从“提供”变成“动员”,由“以公共资本为主”到“充分撬动私人资本”,私人资本对气候变化的贡献成为气候融资的关注点。
由于现有政策设定和体制安排造成大规模资本介入面临较多的投资障碍;技术的多样性特征和应用领域分散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作为低碳技术大规模应用前提的基础设施投资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安排不确定给私人资金进入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估值困难,对资金的吸引力不足等固有问题使得我国气候资金缺口大的问题短期内无法得到缓解。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当前持续进行的国家战略布局、金融改革和市场政策发布,“发展绿色金融”亦是要点之一,为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提供了政策预期。而债券市场出台的一系列放宽债券发行条件、鼓励债券市场发展的政策,为激励和扩大绿色债券市场提供了机会。
《2015气候适应融资报告》主要结论
适应本质上是对风险的管理。从全球的角度来看,适应资金处于一种匮乏的状态。除了资金来源不足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限制了适应融资的发展,包括:对适应资金渠道掌握信息不足,缺少使用的能力和经验;大多数适应资金制度和设计是面向国家层面的,缺少适合地区层面的融资机制等。
在适应融资对扶贫的支持中,应当建立适应与扶贫的协同机制。国家层面应当在适应战略中加强对扶贫的支持,并将现有的扶贫资金与适应活动相结合,增强其适应属性,地方层面应当侧重于建立适应融资制度框架和能力建设。在融资工具的设计上,适应活动强调的是对风险的管理,因此核心的融资工具是保险。
在碳交易和生态补偿机制中将扶贫列为优先支持目标。碳汇和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两种市场化资金机制,在资金使用方式设计时,应当将贫困地区作为重点补助对象,提高补贴额度和范围,使得资金在支持适应气候变化的同时,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扶贫工作。
在国家层面可以设立一个适应气候变化与扶贫专项资金或适应基金,重点支持同时具有显著适应气候变化和扶贫双重目标的活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是用CDM国家收入建立起来的政府性基金,可以在其中划拨一部分资金用于设立国家适应气候基金。此外,随着各地碳市场的建立,可以鼓励地方政府建立适应基金,用以支持各地的适应活动。

- 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国际合作2020 / 04 / 01
- 合理利用气候与水资源 发挥气象趋利避害作用2020 / 03 / 23
- 美国情咨文避谈气候变化引批评2020 / 02 / 19
- 央视播出《驯沙记》中国治沙人回应加拿大女孩环境三问2020 / 02 / 11
- 国家电网优秀案例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2019 / 12 / 13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