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开始,中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区域、湖南、湖北等地部分地区经历一次大范围重污染过程。生态环境部表示,此次污染过程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重,是今年以来最重的一次。
监测结果显示,河北中南部、河南、山东中西部、安徽和江苏北部、湖南和湖北部分地区共62个城市日均浓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水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41个城市PM2.5日均浓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水平,2日,安阳市日均浓度达到严重污染。太原、临汾、菏泽等8个城市小时浓度达到严重污染水平。
北京市自12月1日13时起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水平,持续33个小时,期间PM2.5小时峰值浓度为每立方米199微克。
中国环境监测总监预计,随着西北冷高压系统快速东移,中国华北、东北地区还将经历一次沙尘短时过境影响。目前,沙尘前锋已抵达辽宁南部、山东西部等地,预计12月4日将逐渐移出,其所带来的区域空气质量恶化状况将得到显著缓解,部分城市受沙尘残留影响,PM10浓度短时内仍处于高位。
针对长时间大雾天气,中央气象台自11月24日起,连续每日发布大雾预警,截至12月3日,共发布大雾黄色预警8次,橙色预警9次。生态环境部于11月29日发布预警提示信息,要求各地启动区域应急联动。各地及时启动相应级别预警,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污染物排放强度。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有43个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其中1个城市发布红色预警,40个城市发布橙色预警,2个城市发布黄色预警;长三角地区共有28个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其中5个城市发布红色预警,23个城市发布橙色预警;汾渭平原11个城市发布橙色预警。专家表示,经初步估算,各地及时采取应急减排措施,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约20%左右,有效降低了污染峰值浓度。
生态环境部表示,11月30日至12月3日期间,共290个驻现场工作组,对照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减排清单,共检查企业和点位4771个。检查发现,共有36家企业和25个建筑工地未严格落实应急预案要求,已第一时间要求当地政府整改落实到位。
预报显示,4日至7日,受持续冷空气过程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扩散条件有利,重点地区空气质量均以优良为主,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短时轻度污染。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综合预测会商结果,今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大气扩散条件比去年同期总体变差。

- 汽车停驶、工厂停产,雾霾怎么还在 专家表示,气象辐合或是关键原因2020 / 02 / 14
- 10日起京津冀和汾渭平原将出现中至重度污染2019 / 01 / 11
- 生态环境部:华北西北等地将出现区域性重污染天气2018 / 11 / 30
- 散煤治理仍是重中之重2018 / 10 / 09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8 / 08 / 31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