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标准洗牌车市 长城汽车销量逆袭
2019-07-23 11:00  · 来源:证券日报  · 作者:  · 责编:刘澄谚

  进入2019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低温,一方面是上半年整个汽车行业景气度低迷,汽车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另一方面,在国六排放准则加速实施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事件催化下,汽车市场整体下行。

  在行业低迷之际,7月19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9年中期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2019年中期营业总收入约为413.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73亿元,同比下降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5.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21.7亿元,同比下降5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12.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23.4亿元,同比下降65.4%。

  针对此次业绩预减,长城汽车方面给出的原因是公司提高产品优惠额度让利消费者,并加大了品牌推广力度及研发投入,致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

  业绩波动销量逆势增长

  单从业绩表现来看,此次长城汽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但在实际市场表现来看,长城汽车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保持销量增长的企业之一,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共销售新车493538辆,同比增长4.7%。

  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谈到,2019年上半年,尽管长城汽车保持了稳定增长,但中国汽车市场整体情况并不客观,尤其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在持续下降,中国汽车市场正由“增量市场”转化为“存量市场”。

  事实上,相比去年,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持续下滑态势,并且下滑幅度正逐步扩大。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为1232.3万辆,同比下降12.4%。

  对此,太平洋证券汽车行业研究员赵水平认为,上半年汽车行业不景气,首先是宏观经济的影响;其次是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不强;第三是上一轮购置税优惠使得购车消费有一定的透支。

  “基于宏观经济下行、2019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发展情况,长城汽车为保持整体销售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根据旗下品牌实际情况,将2019年度的销量目标调整为107万辆,着力以此提升企业市场份额和企业发展质量。”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雨绸缪应对下半年的变化

  在上半年汽车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六标准的实施可以看作是一次“大洗牌”,一些技术储备较弱的车企若不能及时根据新规调整架构,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一位汽车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谈到,国六排放标准非常严格,甚至比一些欧美国家的排放限值要求还高,这样严苛的国六排放标准会对整个汽车市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各车企为了满足法规要求,其发动机需要从燃油喷射,到尾气处理等多个子系统进行协同配合升级,零部件供应商的配件也要同步进行升级。而车价逐年下降又是大势所趋,技术升级会给车企带来成本的上涨。

  面对刚刚到来的国六排放政策,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长城汽车未雨绸缪,先于国家排放政策作出相应调整,率先成功完成国五\国六的车型切换,使经销商摆脱库存压力。一直以来,长城汽车的整体库存系数较低,特别是在本轮国五切换国六车型清库存中,长城汽车已根据国家排放政策做出调整,提前完成国五到国六车型的切换。”

  严苛的国六排放标准除了可以进一步控制汽车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让车企往更成熟,更完善的方向发展。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持续下滑态势,受宏观环境、国六排放标准的实行、新能源补贴退坡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半年国内汽车市场可谓充满挑战与变数。

  结合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发展形势,赵水平说向记者谈到,目前汽车行业接近反转周期,国六切换效应已经基本结束,7月份、8月份因为前两个月低价清理国五库存存在透支现象,汽车销量短期来看不会太好,但9月份之后行业会处于逐步复苏趋势,可能迎来销量和利润反转。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