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方又开启“吃土”模式,仅一周之内就出现了两次大范围沙尘天气(5.11—5.12、5.14—5.16)。
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5月14日以来,甘肃中西部、宁夏、内蒙古大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西部等地出现浮尘和扬沙天气,内蒙古中部和甘肃中部的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沙尘暴。
面对此情此景,北方朋友们不由得惴惴不安:“今年沙尘天气怎么这么多?难道沙尘家族又要重出江湖了?”
“事实并非如此,而且与历史同期相比,今年我国沙尘天气还呈现过程偏少、强度偏弱等特点。”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说。
有数据为证,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国共出现8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略少于近10年同期(9次)和2018年同期(9次)。其中,沙尘暴过程有2次,少于近10年年同期(3次);扬沙过程(5次)和强沙尘暴过程(1次)与近10年同期基本持平。
同时,张碧辉表示,今年首次沙尘过程出现时间明显偏晚。今年首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出现在3月19日,较近10年平均首次过程时间(2月19日)偏晚28天,较2018年(2月8日)偏晚39天。此外,过程前期少后期多。今年3月份仅出现1次沙尘天气过程,明显少于近10年同期(3.4次);4月以来沙尘天气过程逐渐增多,共出现7次,较近10年同期(5.7次)略偏多。
谈及沙尘天气较少的原因,张碧辉分析,首先是北方地区植被较好。2018年7月至8月,我国主要沙尘源区内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植被长势良好,其中,华北北部和内蒙古东部植被生长状况明显偏好,有利于抑制2019年春季沙尘天气的发生。
再就是前期冷空气偏弱。众所周知,沙尘大多是大风裹挟而来,由于3月份,东亚中高纬度地区高空以纬向型环流为主,导致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冷空气活动偏少、强度偏弱,因此3月份沙尘天气过程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且首次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的时间明显偏晚。4月份以来,随着环流形势调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增多、势力增强,四五月份沙尘天气过程较3月份明显增多,但总过程数仍较近10年同期偏少。
尽管如此,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5月16日至25日),我国北方地区还将迎来3次沙尘天气过程,分别出现在16日、17日至18日和24日前后。
沙尘天气在外活动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细小的沙粒吸入体内很有可能造成呼吸道疾病,吹在脸上对人的皮肤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张碧辉建议,在重度污染天气下,公众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需外出最好戴上口罩,做好防沙措施。

- 专家称京津冀3月整体空气质量形势严峻2018 / 03 / 06
- 《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6年修订)》征求意见稿发布2016 / 12 / 01
- 多因素交织 煤炭市场面临考验2015 / 12 / 02
- 今年最好的圣诞礼物:越冷越美丽的天气瓶2014 / 12 / 10
- 天气导致延误食宿费自理 民航新规征求意见遭吐槽2014 / 06 / 02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