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会展文字
聚焦中非能源电力合作 推动“中国倡议”落地非洲
2019全球能源互联网暨中-非能源电力大会在京举行
2019-11-06 23:42  ·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路郑  · 责编:王长尧

  中国能源网丨11月6日,2019全球能源互联网暨中-非能源电力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全球79个国家的1000多位嘉宾齐聚北京,将在两天会期内围绕“全球能源互联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和“非洲能源互联网——非洲发展新动能”两大主题,共商全球和非洲能源互联网发展大计,为世界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绘制新蓝图。

  本次大会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进入落地实施、共同行动的新阶段召开的一场重要会议,是中非能源电力领域的首次盛会,将为全球及非洲能源互联网发展搭建共商合作、共谋发展的对话交流平台,对于深化中非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大会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非洲电力公用事业协会、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非洲开发银行集团等联合主办。

  刘振亚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成为引领世界能源转型和清洁发展的一面旗帜,为各国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为各方参与国际能源合作搭建了广阔平台,在服务人类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大会向与会各方发出三项呼吁:一是把握以清洁发展为根本方向的世界能源转型大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形成能源生产清洁化、配置广域化、消费电气化的现代能源体系。二是强化战略规划、项目实施、市场运营、技术装备等全方位创新,夯实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基础。三是凝聚各方力量,按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全球互联3个阶段,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再上新台阶。

  “从世界范围看,信息网、交通网已经形成全球互联格局,随着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等关键技术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必将为能源网的发展带来重大突破。全球能源互联网一定能够建成,造福全世界和全人类!”刘振亚说。

  本次大会聚焦中非能源电力合作和非洲能源互联网发展,致力于推动“中国倡议”落地非洲,为落实中非合作“八大行动”打造新引擎、注入新动力。

  据统计,来自30余个非洲国家的200多位非洲嘉宾来华参会,覆盖东非、中非、西非、北非、南非五大非洲地区,其中包括埃及、几内亚、刚果(布)、布基纳法索、塞拉利昂、尼日尔、利比里亚、加纳等10余国能源相关部门负责人,阿尔及利亚、布隆迪、塞内加尔等国驻华大使,冈比亚河流域开发组织、非电协及非洲五大电力池等非洲区域组织主要负责人,突尼斯、毛里塔尼亚、马里、科特迪瓦、苏丹、中非、马拉维、莱索托、津巴布韦、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能源电力企业高层,部长、高管及机构负责人占比超过50%,会议整体规模和层级在中非能源电力领域尚属首次。

  近年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积极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在深入研究非洲资源禀赋、电力供需、经济社会等情况的基础上,发布了非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创新提出“电-矿-冶-工-贸”联动发展新模式,倡建非洲能源互联网可持续发展联盟,为深化中非合作、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揽子”解决方案,得到非洲多国积极响应和支持。

  据了解,“电-矿-冶-工-贸”联动发展新模式,即整合非洲清洁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打造电力、采矿、冶金、工业、贸易协同发展的产业链,以充足经济的清洁电力保障矿山、冶金基地、各类工业园建设和生产,推动贸易出口由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形成“投资-开发-生产-出口-再投资”良性循环。

  此外,大会同期举办“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装备展览”,吸引了数十家能源电力企业参展。国家会议中心近2000平方米展区,集中展示了各企业在清洁能源、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和技术实践,为促进中非能源电力合作、加快重点项目投资建设搭建对接平台。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